2009年9月4日
星期

国际大巴扎:包容与和谐的魅力

本报记者 王雪迎 刘冰 实习生 徐婷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4    [打印] [关闭]
    来新疆的人都会到乌鲁木齐的国际大巴扎逛逛。在很多游客眼中,国际大巴扎就是乌鲁木齐的标志,是新疆安宁和谐的缩影。

    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市场。在新疆,大小巴扎遍布城乡,成为当地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由新疆各族商户组成。它不仅是一座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建筑,更是各民族商户和谐共处的见证。

    从小平房到和谐的民族宫殿

    对从小生长在多民族聚居区的汉族青年许钲长来说,二道桥有着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那时的二道桥由一排排旧平房组成,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等各族居民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逢年过节,各民族的居民会互相串门。汉族的春节,维吾尔族邻居要上门讨个喜庆,小孩子们抓着大把的糖块笑得合不拢嘴;维吾尔族、回族过节,汉族邻居也要串门拜年,品尝馓子、果脯、手抓肉等珍馐美食。

    那些欢乐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回想起来,39岁的许钲长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

    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重新规划二道桥地区,计划将其建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商业区,进行规模化经营。2003年6月26日,新疆国际大巴扎在二道桥落成。

    二道桥的重建,不但让原本破旧的小平房变成富丽堂皇的宫殿,还让原本居住于此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回族退休工人杨瑞珍就从小平房搬进了楼房,并成为大巴扎内的第一批商户。她对这种改变感到非常欣喜,同时她还坚信这里以后一定会更加兴旺。

    大巴扎的魅力就在于包容与和谐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设有民族服饰、民族干果、民族地毯城、民族工艺品、民族药材、玉器珠宝城六大民族特色市场,开业之初便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眼球,并迅速成为乌鲁木齐一颗耀眼的明珠。

    外地游客逛巴扎,时常对这里琳琅满目的货物感到惊奇。“这里的东西太全了。喀什的民族乐器,和田的艾德莱斯绸布、地毯,俄罗斯的铜镜、锡制工艺品,巴基斯坦的挂毯、银器,印度的香料,都能找到。”

    “国际大巴扎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是多种文化的汇集。来到这里,就犹如游历了古代西域般神奇!”山东游客李建江说。

    从维吾尔族姑娘玛利亚3米长的柜台上,就能感受到大巴扎的“国际味儿”。每来一个客人,她都会用标准的普通话推介自己的柜台:“这是巴基斯坦的孔雀石项链和牛皮拖鞋,这些是印度的项链和手镯,和田的玉石手镯……”

    “国际大巴扎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她的包容与和谐。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多民族和谐相处,多种文化尽情展示。”李建江说。

    大巴扎是一个多民族的和谐大家庭

    对国际大巴扎里面的商户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巴扎内有6000多家商户,1万余名从业者中,60%是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

    大巴扎的各民族商户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在长期的交往中,商户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帮忙看店、翻译、打扫卫生已是再平常不过的寻常事。大巴扎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自发组织捐款,表达心意。

    去年汶川特大地震让维吾尔族姑娘玛利亚感到非常心痛。她说:“自己能力有限,只捐了300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捐更多。”为了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玛利亚的妹妹还专门去献血。

    今年年初,国际大巴扎宴艺大剧院的厨房师傅艾则孜的孩子得了急性肺炎,厨师长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大家捐款。不久前,艺术团小古丽的妈妈得了重病,大巴扎的员工们又积极捐款,帮助古丽渡过难关。

    维吾尔族经营户阿布拉海提说:“国际大巴扎不仅仅是传播新疆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还反映着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处、亲如一家的美好生活。大巴扎是国内外游客来新疆必去的地方,它的安宁和谐已经成为新疆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