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日
星期

20世纪5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5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中国自抗日战争末期至1949年夏天,出现了一次留学高潮。这一期间,用“留学”“讲学”“实习”“考察”“参观”等名义和方式出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数目庞大,据已有材料估计,1950年夏尚在美、英、法、日等国家高等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包括一部分教授和专门人才)有5000余人。

    解放战争在大陆取得基本胜利后,这种高级知识分子向外流的现象就起了根本变化,开始内流。这种扭转完全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中国人民的努力所致,特别是人民解放军的牺牲精神和各地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事实,感召了很多在国外的留学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回国的时机已经到来,比较进步的留学生在国外发动了回国运动。同时,新中国的国防、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实践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也进一步促进国内各方齐心协力争取留学生早日回国。

    1949年4月,中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出国时,就已经开始注意争取在外留学生回国为人民服务问题。8月下旬,前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首次招待17位新回国留学生举行座谈会。之后,即委托第一次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办理招待事宜,以及协助介绍工作,或介绍去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等。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这项工作正式交由教育部接办。

    1949年底,由当时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召集有关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共15家单位组成“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办委会),统筹回国留学生招待及介绍工作、学习,以及对在外留学生的调查、宣传、接济等工作,由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马叙伦同志担任主任委员。

    办委会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工作,对留学生采取“一般的号召,在自愿的基础上早日学成回国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想方设法满足在外留学生的回国愿望,并解决回国后工作问题。其间,美国等国政府利用各种途径利诱、扣留甚至囚禁我在外留学生,阻挠其回国。但是,在国内相关部门的努力争取下,截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和优秀留学人员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前出国的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历经重重阻碍,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定居工作。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我国高科技领域一些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当时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向原苏联和东欧派遣的留学生,在学成后全部回国,为当时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