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包惠线上的青春印记
2006年底,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拿到了包(头)惠(农)铁路包头到乌海201公里线路改造的施工权。其中66处改建地段、10处病害处理、5座车站拆除、8座中间站扩能改造是“重中之险”。一个项目部,承担如此“超大规模”的铁路既有线施工任务,这不仅在二公司的历史上没有过,就是在中铁十二局集团的历史上也没有过。经过深思熟虑,公司决策层把这副重担交给了年轻的技术干部刘志会。
1997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刘志会,曾参加过蓝烟铁路一期、二期,菏日铁路,胶济铁路,广深铁路四线等一条条重难点铁路工程的建设。这次,公司把包惠铁路这副施工重担交给他,既看中的是他的工作能力,更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培养人才、锻炼队伍、进一步提升企业在铁路改造方面的专项施工能力。
2006年冬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一场大雪之后,气温骤降到零下20多度。面对艰苦的施工环境和艰巨的施工任务,刘志会没有任何畏难情绪,工程一上场,就率领员工发动了“冬季施工攻势”,冰封的现场出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5座拆除的车站线路同时动工,13个储料点陆续开始从外地往回备料,职工夜校的灯光每天晚上亮到10点钟,技术培训和白彦花车站改造实战演练同步进行。这一“先易后难”的施工方法看似简单,却体现了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首先此方法改写了当地冬季、尤其是数九寒天不动土木的历史;其次提前储备了部分地材,有效解决了当地石料紧缺、供需紧张的矛盾;同时率先在全线拉开了施工帷幕,早早地赢得了施工的主动权。果然,在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白彦花车站成为全线第一座完成线路改造的车站,受到业主、上级的一致好评。
线长点多是二公司项目部开展大规模施工后首先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业主对刘志会和二公司年轻项目集体最为担心之处。200多公里长的战线、既有线日行车近百趟、新建线路离既有线最近处不足两米,如此复杂的局面,这群“小字辈”能驾驭得了吗?此时的刘志会表现出成熟和果断,把人们的疑问变成惊叹:首先,他及时成立了两个项目分部,组建了两个轨道施工队、两个附属施工队和一个路基施工队,任务细化到班组、责任具体到个人,把管理覆盖到整个管段。其次,把项目部设在管段的中间,施工采取在“遍地开花”的基础上、由两边往中间“挤”,随着施工的不断进行,战线越来越短,管理压力也随之变小。最后,项目部还长期租用5辆中巴客车,组织100多人的“机动施工队”,哪个地方“给点”能施工就到哪个地方突击,哪个工点紧张需增援就到哪个工点助阵,灵活机动、快速有效,确保了施工的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路基帮填和病害处理在既有线施工中本来是件平常事,但在平坦的河套地区却成了大难题。项目部管段离黄河最近处才几百米且到处是大小水渠,地下水位高,给取土和运输带来很大麻烦。刘志会指挥施工不教条、不僵化,夏季必须完成的抛填片石,他巧妙组织农闲时当地的数百辆小四轮拖拉机代替大车运石料,小路能走、桥下可过、涵洞能钻,施工效果非常好。施工计划可作调整的路基帮填他安排分时段作业:夏天阳光足,就在取土场挖沟排水降低土方湿度;冬天大小河渠结冰变平地,就组织大车把土送现场;春天适宜填土则严格按“四区段八流程”把路基帮填到位。其结果是:成本降低、进度加快、路基质量整体创优。
“要点施工”是既有线施工的最难点,不仅时间紧,而且风险大,这样的施工二公司管段有300多次。经过周密计划和科技攻关,刘志会开发并实施了一套“人机配合快速整道、拔接综合”技术,分工明细、职责到人,一支100多人的专业施工队就是一条性能良好的生产作业线,每次施工都能安全、精确、按时或提前完成任务。这一做法被呼和浩特铁路局在其他铁路改造中推广。
科学决策、科学施工就是生产力。2009年初,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管段提前完成施工任务,2009年6月包惠铁路开通运营。6次信誉评价第一、安全文明工地、优质样板工程等荣誉是刘志会和他的知识型施工团队留在包惠的青春印记。
(周广宽 廖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