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7日
星期

陈懋章院士:师风垂范搞科研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7    [打印] [关闭]
    熟悉陈懋章的人都说他不像院士,这位73岁老人的办公桌上有4台计算机同时进行着研究和计算。有人开玩笑说,陈院士就像一名纱厂里的一线挡车工,穿梭于几台机器之间,忙了这台忙那台。

    陈懋章,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初见陈懋章的人,都觉得他看起来很严肃,不苟言笑。陈懋章的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国飚还记得读研时去找陈老师的情景,当时他站在陈老师家门口,稳定半天情绪,才敢敲门。

    时间长了,蔡国飚发现:貌似严肃的陈老师对学生有一颗柔软的心,只要学生有问题找他,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哪怕是个计算公式,也会认真解答。另一方面,陈懋章拒绝了很多与本学科领域无关的会议,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办公室,节假日也不例外。

    很多人都想投奔在这位名师门下,可他的学生数量总是不多:每年最多招3人。学校曾经为此找过陈懋章,希望他多带几个研究生。陈懋章拒绝的理由很充分:我们的专业希望能做实验,又做理论计算,我的精力难以带更多的学生。如果我带学生,我就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自从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当时仍为副教授的陈懋章为博士生导师起,他就坚持:培养研究生应该是手工生产,而不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他对学生的要求,就一个字:实。多年来,陈懋章也用这个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

    1999年当选院士后,陈懋章接了一个先进制高点的技术研制项目。这有一定的风险:项目能否做成,他自己也没数。但他和团队成员仍默默地坚持。10年磨一剑,今年,这项技术终于研制成功,中国成为少数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10年来,陈懋章带着自己的团队始终在默默地潜心研究,只有参与的人才知道有多辛苦。他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并从各个环节控制。他告诉团队成员:飞机飞到天上,数据不准确可靠,多危险啊!

    发动机的叶片一般误差不能超过两根头发丝。可陈老师却要求课题组将误差控制在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根头发丝。对此,他解释道:我们是给发动机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方法,两根头发丝虽能达到产品标准,但达不到理论准确性的标准。

    有人说,陈懋章的这种坚守不符合当代社会速成文化的潮流。他却告诉自己的团队:也许是暂时吃亏了,但长远不吃亏。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陈懋章荣获了“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陈老师却说,“我只希望老老实实做些事情,这个荣誉对我来说还是高了点。”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