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瑰宝遗产“落地生根”
河北省高校类似的以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社团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和赵鹏翔一样,广大的学生通过参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获得了非凡的人生经历。2005年以来,河北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植入校园,采取日常教学、社团组织和大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心中种下“中国”的种子。
河北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项目达117项,居全国第2位,形式上大多是民间舞蹈和文学。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瑰宝?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冯韶慧说:“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和学生,尤其是和青年学生结合才能‘落地生根’”。
2005年9月,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河北省高校建立的第一所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同年,河北科技大学在河北率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主题研讨会。此后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排练的传统文化项目走进大学,有机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套有地方文化特色、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清音会老教授艺术团,是目前清音会的唯一传承团体,将二贵摔跤、蹴球、木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正常教学计划,成立了民族体育队积极倡导学生参与进来。
河北省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到目前,学生社团已经涉及了音乐、美术、舞蹈、古代诗词研究等各种艺术门类,并且大多数社团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成员,都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仅河北科技大学就有民间艺术社团30余个,民乐团有学生演员100余人,民间舞蹈团有学生演员80余人,具有整建制的演出队伍,井陉拉花、常山战鼓等表演队还常年聘请当地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艺术指导。河北大学有历史文化协会、武术协会、“三馀”书法社等100多个学生社团,会员近万人。河北医科大学有“扁鹊医学社”、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拉花艺术团”、廊坊师范学院有河北梆子、京东大鼓艺术团等。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刘贵芹说,文化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河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河北文化走进高校校园,搭建了一个生动的、直观的、有吸引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这些文化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文化的内涵契合了学生受众的需求,他们自身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和河北文化的精髓有了新的结合点。
据新华社石家庄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