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能否带来中小企业融资春天
在第17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创业板不仅为中小企业融资开了一扇门,还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抓手,它带来的激励示范效应更值得期待。
和主板市场不同,创业板以中小型公司为主要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欧洲等地区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开始大力创建各自的创业板市场。发展至今,创业板已经发展成为帮助中小型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科技公司融资的市场。
中国创业板也是酝酿已久,有人用“十年磨一剑”形容。业界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将使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解决直接融资的渠道问题。这无疑会快速推动优秀中小公司的成长,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一旦有了资本市场支持,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成长模式。
巴曙松也持这种观点。他说,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企业数更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占所有短期贷款总额比例还不足5%,这样的资金支持力度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生存与发展。
巴曙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板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甚至大于主板对于成熟企业的意义。因为在我国,大型企业融资渠道很多,没有资本市场也基本不差钱,而中小企业的境遇与之相比则是天上地下。”
然而,也有声音质疑称,中国有大约4000万个中小企业,能登陆创业板的最多也只有几千家,这种万里挑一的格局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何况,以当下的规则论,一家企业在创业板能够募集的资金只有一两亿,对企业发展缺少实质性意义。
对此,巴曙松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参天大树也是由一棵幼苗慢慢长成的。1971年,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诞生时也无法和主板市场相提并论,但是1999年年底,共有4829家上市公司,市值高达5.2万亿美元,其中高科技上市公司所占比重为40%左右,涌现出一批像思科、微软、英特尔那样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股票交易量在1994年甚至超过了纽约证交所。
“创业板在起始阶段谨慎一些,对投资者权益是一种保护。另外,创业板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意义巨大。这在世界上也是有明证的。”巴曙松介绍,以韩国为例,韩国在金融危机中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和创业板的发展,在创业板中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使韩国企业发展迅猛,不但弥补了1997年大企业带来的损失,而且为韩国经济走出低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韩国的电子、汽车、网络技术、游戏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创业板是不可替代的力量。因此,有人曾戏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半创业板,一个在美国,半个在韩国。
巴曙松还强调说,创业板的示范效应收益远远大于经济直接融资。“如果你是高科技企业上市,筹集1个亿资金发展很快,一下子变成亿万富翁,对经济资源配置有导向作用,大家会主动找一些中小企业培育,使得中小企业的整个融资环境会改善,如果中关村10家企业上市中国创业板,中关村上千家企业会找他入股、改进公司治理,达到上市目的。”
对于创业板设立会不会引起泡沫,巴曙松认为,相对于主板市场,创业板的波动可能更大,但是企业在这个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期,“泡沫不泡沫取决于创业板的企业是不是真正的高增长企业,如果确实是高增长企业,能消化这么高的估值,那就不能说泡沫”。他表示不可机械地理解泡沫,“我相信中国的中小企业有一大批增长非常快的,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