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承诺怎样圆庶民购房梦
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这个许诺本身,就被很多网友质疑: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5年、10年还是50年、100年?是郊区还是城区?是40平米还是90平米?是下岗工人还是公务员?6.5年的收入如何界定?按多少有收入的人口计算?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购房?中低档商品房又如何界定?建在重庆的贫民窟的那种,还是建在交通极不便利、环境极差的那种?一个个的问号,一连串的质疑。为什么公众总是饱含质疑?因为每个庶民,都有一个挥不掉、搁不下的住房梦。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这是迄今为止官方版的一个最明晰、最近、最可触摸庶民购房梦。
是梦想,当然就很难具体化。我是这么理解的:个体的住房梦终究千差万别,一个个的问号,代表了每个个体的担忧。但是,再完美的公共政策,只能顾及最大多数弱者利益,而不可能顾及每一位弱者利益。所以,6.5年的家庭收入,可以理解为某一时期一个平均的国民收入数字;一套中低档商品房,可以界定为一个城市中低档商品房的平均房价,商品房的面积,可以是一个城市或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乘以家庭人口数。平均的居民收入和一个平均的房价,是这个住房梦的一个大体轮廓和衡量标准。一个梦想,一个承诺,不可能具体到某个具体家庭的个人收入,也不可能具体到每套住房的位置、楼层、面积和单价等这些细节问题。任何完美的公共政策,都不可能细化到这种程度。
接下来的问题是,梦想如何照进现实?市长承诺如何成就庶民梦想?无非有两个向度的途径。一个是如市长而言的,政府严控土地出让价格,绝不让“面粉贵过面包”。这需要非凡的勇气,需要对既得利益链条下死手,就像现在重庆市的打黑风暴一样,打击资本和权贵的联手,需要政府放弃一部分“政府收益”。一个是千方百计增加庶民收入,这种增长,绝不是大多数公众没有感觉的“被增长”,而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实实在在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增加能兜底儿的公共产品的投入。毕竟,庶民的收入都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不可能所有的收入都用来买房,上学、看病等,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需要花钱啊。政府能兜底儿,百姓才能拿出更多的钱用来买房。
房价虚高最新的“替罪羊”,成了丈母娘了。这很滑稽。当一些地方的房价,用16.5、26.5年的家庭收入都买不起的时候,多少庶民已经被迫完全失去了梦想的资格和胆量。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重庆市的黄副市长,给了庶民这样一个承诺,尊重和保留了庶民拥有梦想的权利。副市长承诺如何成就庶民的梦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