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
校园来信

说说我的“贫二代”经历

复焱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8    [打印] [关闭]
    9月4日《中国青年报》刊发《贫富二代:戴着有色眼镜看上铺兄弟》的报道,讲述了贫富二代共处一室所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呈现出社会贫富对立情绪在校园内的缩影。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经历。

    我今年刚大学毕业。四年前从家乡小城来到京城,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此之前,我去的最远地方就是我高中所在的郊县。城市对我只是报纸电视上的概念,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到大的同学也都来自农村,到了大学之后,很不适应。周围的同学大多来自城市,其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富二代”,家里都“不差钱”。

    大一上半学期,我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感觉自己从小以来的价值观似乎瞬间坍塌了。城里同学有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农村和农民不屑的话语腔调,令我很是敏感和自卑。这对于刚刚跳出农门的孩子来说,应该是普遍现象。同样出身寒门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不就时常提及他初到北大时的“狼狈”时光吗?

    可我并没有让自卑淹没了自己,而是竭力让自己从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到了第二学期,我就基本融入了由来自五湖四海的贫富二代共同组成的集体之中。一旦彼此熟悉之后,你会发现,那些“富二代”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样在考试前突击复习,一样没事时喊你一起打篮球,一样在侃大山时嬉笑怒骂。当然,区别也不是没有,比如人家可能每周要去电影院看两次电影,比如从不在食堂吃饭,比如买名牌时从不眨一下眼。但是我周围的贫富二代由于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和理解,因此一直可以相处融洽,好多还成了知心朋友。

    贫富二代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迥异,因而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富二代”并没有道德原罪,他们有权利追求“小资”情调,也有权利保持在我们这些“贫二代”看来显得奢侈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地位悬殊的群体往往很难有交集存在,因而很难出现直接的贫富碰撞。但是大学不一样,同一个班级,既可能有家徒四壁的山区孩子,也可能有富豪家的“公子哥”;既可能有公司保安的儿子,也可能有部长的千金。这种客观环境注定了贫富差别会在同一个寝室、同一个班级中产生这样那样的碰撞和不和谐。

    作为一个经历过这种直接碰撞的“过来人”,我建议“贫二代”大学生自身首先要正视现实,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融入集体。就像日前《中国青年报》一篇评论所言,“玩不赢‘拼爹游戏’就做一个拼二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对于“富二代”大学生来说,则要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注意维护身边“贫二代”的自尊。总之,贫富二代双方要互相理解和包容,而不应一味地制造对立情绪。诚如专家所言,不要因为贫富功利而使原本单纯的同学关系变了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