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
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

穷国富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应有不同

本报记者 戴长澜 实习生 张逸 兰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8    [打印] [关闭]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4日在北京发布题为《2009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促进发展,拯救地球》的报告。报告指出,自19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增长中,有3/4来自发达国家——尽管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5%。富有国家不能兑现消除贫困与转让足够的资源和技术等承诺,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最大障碍。因此,贫困国家若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应履行其责,不能袖手旁观。

  ;  穷国富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应有区别

    报告认为,发达国家200年来依靠碳拉动的经济增长是目前全球变暖的原因。

    报告称:“(在世界试图解决气候问题的同时)冻结半个世纪或更长时期以来所形成的目前全球的不平等程度,在经济、政治和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

    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挑战比发达国家所面对的挑战要严峻得多,而且处于一个更为受限的环境中”。经济增长仍然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为了消除贫困,而且是为了逐渐缩小与富有国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

    报告认为,只有在发展中国家能够维持快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各国才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这就需要满足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产量将是发达国家的两倍。

    报告援引数据表明,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贫困国家的年均增长就下降2至3个百分点,而富有国家的增长绩效不变。

    报告同时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然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量多6至7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减少50%到80%,相当于把目前400亿吨的年平均排放减少到2050年的80亿至200亿吨。

    报告认为,有关气候争论最易受忽视的一点是: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与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大相径庭。后者拥有充足的(甚至是过多的)可用能源服务和基础设施。与此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匮乏的基础设施来尽力满足基本的能源服务。全球尚有16亿至20亿的人口无法用电。要使这部分人口获得能源服务,预计要在今后20年里每年耗资250亿美元。

    由于存在上述显著差异,富有国家和贫困国家需要不同的缓解战略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全球变暖 发达国家应做“领头羊”

    报告估计,满足“能源贫乏”需求的成本仍只是一笔小数目。与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所提供的以10亿美元计的金融业和汽车业拯救资金相比,“将20亿人口纳入现代能源服务体系显得很划算”。目前,富国每年支出的能源发展援助金额仅为40亿美元,而所需要的数额至少为数百亿美元。

    报告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处于各种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必须作出重大调整,而发达国家则必须投入比目前更多的资源和领导力量。针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融资活动,更需要发达国家采取坚决行动,在气候问题上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国际合作。

    报告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需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发达国家的市场解决方案(包括通过“限额与交易”机制及税收体制发展碳市场的方案)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报告指出:“更合理、更有远见的观点应该是,承认碳市场将继续扩大,但其速度和规模不足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打破在低排放发展道路上的资金限制。”

    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表示,发展中国家应加速采取适当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加强能力,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减控排’行动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和需要的技术,发达国家应履行其在公约中的承诺,给与及时和充分的援助。”

    邹骥认为:“发达国家因其长期排放的历史原因和居高不下的排放现状,应率先履行充分严格的减排承诺,即到2020年排放水平不高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60%。同时,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留出合理的排放空间。”

    本报北京9月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