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

以色列人的生活总是从一杯咖啡开始

本报记者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8    [打印] [关闭]
    去年10月8日,米实进入一家工程公司担任客户经理,几天后,他就被派往以色列阿什多德,负责设备安装和维护。阿什多德是以色列第六大城市,靠海,距离加沙地带只有40多公里,开战时甚至能看到腾起的硝烟。那里所有公共场所都有严格的安检,但米实和当地人一样习惯了,“就好像坐公交车要买票一样。”

    中国青年报:在以色列生活习惯吗?

    米实:你看我,都变胖了,在那儿吃得太多,当地人更能吃。有时合作伙伴会请我们去一家中档酒店吃饭,一顿中饭大概50谢克尔(1以色列新谢克尔约等于1.8元人民币——记者注)。头盘是沙拉和汤,主菜是6个肉丸子或4个烤肉饼。我们大多数人吃完头盘就歇了,而他们能把主菜还有甜点都吃掉。以色列是移民国家,长什么样的人都有,但胖子不多,看上去都挺健康的,他们夏天会去海边做日光浴,晒出古铜色。

    中国青年报:你去死海了吗?

    米实:去了两次,挺好玩。真的沉不下去,但也不敢把脑袋放在水里,海水溅到嘴里一滴,3天都觉得嘴疼。我们还往身上涂满死海泥,很滑很舒服,据说对皮肤很好。很多当地人在那玩,还有阿拉伯的小女孩,穿着长袖T恤和裤子就往水里蹦。

    中国青年报:听说以色列一半领土是沙漠,农业怎么还能这么发达?

    米实:那里的沙漠没有流沙,更像山,并不荒芜。远处看颜色也不是黄色的,而是棕绿色的。他们也没什么无人区,我们走的路都是穿越这些沙漠的,还有很多以色列人驾着四驱车在沙漠里飚车。

    中国青年报:这些沙漠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米实:我觉得有一部分还是治理的。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大学有沙漠学专业,就是研究怎么改造沙漠。他们把沙漠改成绿洲,发展矿业和农业。因为缺水,几乎所有农田都是滴灌。他们还种了很多树,每种一棵会用铁丝栏围起来,防止被野羊啃掉。我们在约旦边境还看到了胡杨林。正准备照相,停车一看,路边一个牌子上写着“小心地雷”,就又回来了。

    中国青年报:去年你在以色列的时候,是不是正赶上打仗?

    米实:打起仗来那段时间还真挺紧张的。我们有一次去约旦河,一个工程师老家就在阿什克隆,那次被炸了。我们问他害怕吗,他说,“不怕,阿什克隆很大,我很小,不会炸到我的。”不过,他们的房子很有特点,每家都建有一间“安全室”,墙和门都是特别加固的,玻璃也有铁栏杆防护。

    中国青年报:你跟当地年轻人接触多吗?他们的生活压力大吗?

    米实:不管有多忙,他们都会说“先喝一杯咖啡”。以色列人的生活总是从一杯咖啡开始,节奏挺慢的。建房子更是特别慢,市区里很少看到工地,有个立交桥,修了两三年才修完。以色列人会花很多精力在家里,打理院子、养宠物,锻炼身体。公路边还有专门的跑道,柏油的,和公路有一排植物隔着,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跑步的人。晚上10点还有很多人跑步,大中午也有人跑,也不怕晒。

    中国青年报:以色列人对中国的印象怎么样?

    米实:挺好的。我在超市碰到一个保安,他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就拼命地说一句话。后来他用英语跟我们解释,才知道讲的是汉语“46”,也不知道是在哪儿学的。

    以色列人很喜欢中国货。我们碰到一个开杂货店的,看到我同事有一部国产手机,很想要,因为他没见过这种全键盘的手机,就问我们多少钱,然后说“我给你钱,再把我这部诺基亚手机给你”。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