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
他们喜欢在城市这个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穿梭,快速地跑过偏僻的街巷,翻越古老的矮墙,爬上废弃的屋顶。他们跳跃,匍匐,打滚。在炎热的下午,不坐地铁,不打车,而是采用“奔跑”这种原始的方式去往自己的目的地

你的身边,有人跑酷吗

实习生 罗熙 曾福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8    [打印] [关闭]

    北京7月一个酷热的下午,大汗淋漓的小龙正从积水潭跑向马甸公园。这一天并不是哪个组织倡导的“跑步日”,北京市的公共交通也一如既往地正常运转。小龙在城市里奔跑的唯一原因是:他是一个跑酷运动爱好者,他热爱这种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感觉。

    在北京还有好些与小龙志同道合的跑酷玩家,他们管自己叫“城市猴子”。他们喜欢在城市这个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穿梭,快速地跑过偏僻的街巷,翻越古老的矮墙,爬上废弃的屋顶。他们跳跃,匍匐,打滚。在炎热的下午,不坐地铁,不打车,而是采用“奔跑”这种原始方式去往自己的目的地——这就是一个跑酷爱好者的生活方式。

    跑酷兴起于法国。这项运动与朋克或摇滚一样,最初都以一种中产阶级亚文化的面貌出现,多少带着对主流社会的嘲弄与反抗;在发展过程中,这一意义逐渐消解。目前在中国,人们大都只将跑酷看成一种时尚运动。

    “跑酷不是驾驭工具的运动,而是驾驭自己的运动。”小龙说。相比轮滑、自行车玩家,跑酷爱好者挑战的是自己的身体。他们把城市看作大的运动场,不断做出高难度的动作。他们要唤醒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日渐迟钝的人类本能:反应力,耐力,爆发力。

    2006年,跑酷运动在中国兴起,几年来,中国的跑酷运动是全亚洲发展最快的。在跑酷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小龙2007年底开始参加这项运动,以前在部队里他是一名侦察兵,练就了敏捷的身手,这些优势使他很快达到跑酷运动的专业水准。小龙的朋友孙洁,外号“大圣”,也是一个专业的跑酷玩家。孙洁以前是一名体操运动员,现在是教练,2008年初参加跑酷运动。这个夏天,每周六他们都到马甸公园,和“城市猴子”的其他成员一起训练。

    是否只有老侦察兵或者前体操选手才适合跑酷?孙洁认为,和所有运动一样,跑酷也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专业的跑酷玩家,可以跑到长城的烽火台上做倒立;而非专业的爱好者,则可以选择做没有任何危险性的跳跃、翻腾、奔跑等动作,同样可以锻炼身体。在马甸公园和小龙、孙洁等人一起训练的,就有几个十几岁的男孩。

    跑酷玩家自己对这项运动有着更深的理解。这些青年宣称,跑酷不仅仅是锻炼和耍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在武汉,跑酷发烧友组成了C-Traceur团队(Traceur是跑酷训练者的自称),他们的主题歌里写道:“唯一的障碍就是地心引力,唯一的敌人就是我自己……我不想自己的人生如此无聊,没有车来车往只是个单行道。”

    “跑酷是一门流动的艺术。”CT团队成员魏来说,“跑酷给我带来的是对未来自由的追求,我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正逐渐被现代城市所遗忘。“科技进步,能代替人的东西越多,人就越懒,本能就越丧失。”小龙说,“现代人其实更需要一种均衡发展。”孙洁建议上班族平时使用跑酷健身法,多跑、跳、爬,以此来恢复身体的反应度和协调性。实际上,跑酷最初就是通过虚拟灾难来临时的紧急逃脱而产生的。“很简单,不用任何装备,穿上鞋就可以开始——甚至光着脚也可以。”孙洁说着,在草地上做了一个翻滚动作。

    跑酷玩家的理念得到专家支持。“跑酷的动作主要强调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符合现代人的心态和锻炼情趣。我觉得人们参与这样的运动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理趋向。”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毛振明说,“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希望通过这样克服型的运动来锻炼自己、展现自己。这对现代年轻人来说非常有意义。”

    “当整个城市都被钢筋混凝土所吞噬,入侵我们原本自然而本真的生活空间,难道你希望就此罢休?你是希望每天坐在狭窄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显示器发呆,还是下班后跑去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在魏来眼中,这些都阻碍着人和城市的结合,而跑酷运动可以使人重新发现城市,发现自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