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歌手只是内地乐坛的一团“过眼云”
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可谓选秀选手中的标杆了吧,但时隔四年,人们对她的第一反应依旧是她的中性风格和彪悍的粉丝群“玉米”。虽然李宇春保持每年出一张专辑的速度,但其作品恐怕除玉米之外没人能记得。同为2005年“超女”,亚军周笔畅不断更换东家,第4名何洁则更多与整容、绯闻、解约官司等相纠缠。2006年“超女”冠军尚雯婕近日也成为话题人物,但却是因为网上爆出的“雷人旗袍装”。2007年快乐男声的境况同样如此,不过才两年时间,众多选手早已不知所终。冠军陈楚生因650万元解约风波登上娱乐版头条;“快男”中唯一出专辑的张杰被人们提及最多的,也不是音乐,而是与谢姓主持人的绯闻。至于今年的“快女”,从酷似张柏芝的贡米,到“绵羊音”曾轶可,每一个赛程阶段,都弥漫着浓浓的炒作味。
反观大洋彼岸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第一季冠军凯丽·克拉森的专辑销量已超过1000万张;第四季冠军卡丽·安德伍德4次问鼎格莱美;第五季第4名克里斯·多特里在第35届全美音乐奖上的星光甚至盖过贾斯汀和林肯公园。同是出自选秀,美国的秀星们成为歌坛生力军,中国的秀星们却只能在一茬又一茬的新晋者中成为过眼浮云。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一个歌手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成为明星是不可想像的事。然而,近年的选秀节目颠覆了这种概念。选手们在比赛中演唱的,几乎都是流传度极高的经典曲目,是建立在他人经典歌曲之上的泡沫人气。能否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关乎选秀歌手成败的生死命题。然而,眼下最普遍的情况却是,选秀多年,歌手无数,到头来却鲜见一两首传唱度高的好歌。即便是运作最为成功的“超女”张靓颖,至今也未能拿出比肩王菲、那英等人的经典曲目的作品。人气与作品严重失衡,使选秀明星注定难成当代歌坛主力军。
发达的美国唱片工业令他们的选手在赛后即能得到专业包装。反观国内,选秀经纪公司大多出身草台班子,还秉承着快餐式娱乐的经营概念,一方面没能力对选手包装制作,另一方面又怀着土财主心态,不甘心把手中这些“摇钱树”转卖他人。近几年来,整个内地乐坛鲜见高品质的传唱歌曲。网络下载使唱片业陷入无可挽回的萧条,发唱片几乎成了赔钱的代名词。因此,公司所热衷的是举办一次又一次的演唱会来敛钱。选秀歌手中,未发专辑即举办演唱会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曾一度传出,如果选手的粉丝人数不够看演唱会,该选手的专辑就被公司无限期推迟。整个乐坛陷于浮躁,静下心做出有品质的音乐,竟成奢侈之事。
选秀平台将大量苦于无名的歌手推向大众,可是,没有可供传唱的作品,人气终成镜花水月。这些选秀歌手之于流行乐坛,有如鸡肋,不过是一场“过云雨”。而对于日趋干涸的流行乐坛来说,所要做的,恐怕是如何防风固沙,摒弃浮躁,把这些难得的“雨水”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