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9日
星期

从“铁人”到“铁军”

——记大庆油田发现五十周年(上)
本报记者 鄢光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09    [打印] [关闭]
    50年前,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时的欢呼声依旧在回荡;50年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依旧响彻大地……从石油会战到快速上产,从高产稳产到可持续发展,50年,大庆在奋进拼搏中日益成长。

    有名的是英雄,无名的也是英雄。50年来,大庆油田不仅为共和国输送了滚滚原油,更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在大庆油田发现50年的今天,油田的一线员工依然在艰苦环境中发扬着铁人精神。这支石油“铁军”从来没有丢掉过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一天不是在创业。

    “最难的标段还要干得最好”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技术员王勇,刚刚从中俄输油管道漠大线的施工现场回到大庆。等不到庆祝油田50岁生日,他就要返回工地,“我们干管线施工的都是野战军”。

    王勇在大庆工作了11年,大项目也干过五六个了,在他看来,漠大线是最难干的。

    漠大线是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的简称,该管道是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它的建设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原油加工企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这条管道建设施工有“四难”,即原始森林线路长、永冻土保护区段多、冬季施工量大、控制性工程要求高。它是目前国内第一条穿越原始森林的原油长输管道,也是国内第一条通过多年冻土区的大口径长输原油管道。

    大庆油田以总承包的方式中标了这条长输管道工程,而大庆油田承担了项目中最难施工的5个标段,尤其是穿越冻土和原始森林的标段。大庆人把平原地带施工难度相对较低的标段让给兄弟单位,承担起最难的标段。

    在施工现场,没有标语口号,只有几面旗子上写的“大庆建设”能让人知道,这是大庆人负责的标段。

    在原始森林里铺设管道,要伐树开道。板房拉不上去,施工人员都借住在居民家中的土坯房里,供电要靠自带的发电机。不但住宿条件艰苦,而且离施工现场远,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工地。用大庆人的话说,管道施工是“吃三睡五干十六”,每天吃饭3小时、睡觉5小时、工作16个小时。

    虽然是半机械化的施工,但工作强度依然很大。今年,东北经历了少有的强降雨,雨后的施工现场泥泞不堪。在焊管道的底部时,在泥地上垫的木板经常会被泥水没过,施工人员就要躺在泥水中完成焊接。

    而夏季,在原始森林中的蚊子能够以“剽悍”来形容。人一下车,黑压压的蚊子就会扑上来把人围住,防蚊药、驱蚊剂没有一个管用的。无论多热的天,都要把全身包裹严实,“就连尿泡尿,都能被叮上包。”

    即使面对这样的困难,在全线各标段的进度表上,大庆经常名列前茅。

    8月3日,大庆油田建设集团管道公司更是在漠大线第12标段,创下了百道焊口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100%的成绩。大庆油田在7个参建单位中率先突破了标段百道焊口考核关。

    最难的标段还要干得最好,这是大庆人对自己的要求!

    大庆人敢干,但绝不蛮干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展厅里陈列着一份用镜框装裱的“决心书”。这份决心书,是井下修井一大队107队30名干部员工去升深2井施工前写下的“军令状”。

    1996年投产的升深2井,高温、高压、高产,是大庆油田日产天然气量最高的气井。它于2003年12月由于套管腐蚀严重而关井。由于周围已产生漏气,井口温度高,一旦喷出后容易着火。如果发生爆炸,绝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

    2004年大庆油田要拆除这颗“炸弹”。

    大庆油田大部分是油井,对气井处理并不具备足够经验。但在向国内气井专家和专业队伍求援时,由于风险之大、难度之大、工艺之高史无前例,国内几家施工单位都表示不敢尝试。

    这个任务非得大庆人自己完成不可了。这块“硬骨头”最终交给修井一大队107队。施工前,周边群众进行了疏散,投亲的投亲,搬家的搬家,就连鸡、鸭、鹅、狗都卖掉了。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一场生死考验!

    107队队长赵传利在接到任务后,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在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么多年,我们107队一起打了不少漂亮仗,不凭这个,谁能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咱!这口井危险!可我们要是被危险吓跑了,以后叫人家怎么看咱107队!”又是片刻的沉默,赵传利接着说:“这样吧,愿意参加的,大家表个态。”

    不论是队干部,还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工,30只粗糙的手齐刷刷地举过头顶。慷慨激昂中,参战的107队自发地拟了一个责任状,全队30个员工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大庆石油人敢干,但绝不蛮干。

    为保证升深2井不出现任何闪失的处理成功。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107队在一口报废井,从应对最坏的情况去进行处理灾难性的事故演练。7月的天气,骄阳似火。演练中队员还需要穿着严实的隔热火服,每天累得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

    2004年8月6日8时40分,前期的降压准备完成后,最危险的一道工序——卸井口、安装井控开始操作。

    正常需要两个半小时的操作程序,必须压缩到40分钟。若是超过了这个时间,后果将不堪设想。平日里忙碌的施工现场,那时却是一片寂静。施工人员配合默契的忙碌着,正在干活的一伸手,旁边辅助的就知道递上什么工具。

    终于,最重要的一步完成了。埋在大庆油田地底深处的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那一刻包括在外围等待救援的消防官兵和120急救人员,都激动得喊了起来。在现场的一位兄弟单位的气井专家更是佩服地竖起大拇指:“你们真不愧是大庆的铁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