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司令”无兵可派
“你那里要人?现在没有。等多久?至少一个月吧。”在深圳平湖大草铺的办公室里,张全收放下电话,小声嘟囔了一句:“要人,我也没人啊。”
像这样的电话,张全收现在每天至少要接20个。来电话的,都是广东、福建,甚至还有辽宁大连的用人企业。
全国闻名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的正式头衔是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顺公司”)总经理,他曾创下有名的“全收模式”:先将工人招进来,工厂要人时再“打包”送出去,他从企业缴纳的管理费中赚钱。工人没活干的时候,他提供免费吃住,并且按标准发放工资。最多的时候,他手下的工人有1.8万名,在他的家乡河南上蔡甚至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打工哪里去?深圳找全收!
作为经济要素中的劳动力配置环节,全顺公司最早感受到了金融海啸的寒意。今年2月,张全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正是他最难熬的时候:一方面,企业没订单不招工,他主动降低了管理费,仍要四处求人;另一方面,春节后返城的农民工蜂拥而至,全顺公司的基地一度积压了2500人,这么多人的吃住加上工资照开,张全收两个月内赔了600万元。
幸运的是,这一段煎熬没有持续太久,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市场让张全收经历了从愁到喜的戏剧性变化。从4月底开始,他手里的几千人陆续找到了东家。
9月4日,记者再次见到张全收时,年初时堆在他脸上的愁云早已一扫而空,说起话来也是语调高昂:“我其实早就预测到5月后会闹‘民工荒’,所以合同只签到4月30日,5月以后我就开始涨价了。”说到得意处,张全收甚至脱了鞋,把脚蹬在面前的茶几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张全收的回答是,照往年的经验,工厂从5月份开始会进入生产高峰期,如果订单回暖,工厂就会开足马力,那时候你想找人都找不到。“这好比卖白菜,卖菜的人多,买菜的人少,你就可以挑好的,甚至只吃白菜心;等大白菜没有了,你再想吃可就贵喽。”张全收习惯用卖白菜来比喻他的生意。
可毕竟来了金融风暴,工厂要是一直没订单怎么办?“那怎么可能?金融风暴那是外国的事,咱国家又没啥问题,就算是外国人,你总归也得要吃饭要穿衣要生活吧,工厂怎么可能没订单?”张全收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
结果也正如他所料,到了5月份,由于珠三角地区工厂订单增加,市场对人力的需求逐渐加大。现在,张全收的队伍差不多又有了1万人的规模。
队伍壮大了,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随着要人的厂子越来越多,张全收发现,他这个“司令”开始无兵可派了。
这段时间,为了要人,深圳恒泰玩具厂行政总监已经给张全收打了十几个电话。恒泰是张全收的老合作伙伴,年初时因金融风暴停产了一阵子,现在订单多了,厂子恢复生产急需人手。虽然只要200人,但张全收就是拿不出来,“没办法,虽然是老朋友,没提前做计划的我现在也解决不了。”
面对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张全收在深圳坐不住了。8月14日,他回到河南老家,想带两万名河南农民工到珠三角。随后几天,他在当地马不停蹄地四处作招工报告。
“兄弟姐妹们,回来吧,珠三角缺工人,只要到我们公司,管吃管住,无论有无工作,每月都能领到1300元至1800元工资。”虽然张全收的动员讲话情真意切,但面对即将成熟的秋庄稼,张全收此行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目的,截至9月4日,只来了几百人,这一数字离他希望的两万人相去甚远。
“过几天等秋忙结束了,我准备再回去一次,现在到处都在要人,缺口太大了”。但再回去一次能有多大收获,张全收心里也没底:“鱼过千遍网,网网都有鱼,多少能带一些人回来吧。”
“我今年日子还算可以吧,市场就像有阴有晴的天气一样,总会有好有坏。”谈起市场的变化,张全收显得很轻松,“我现在的合作企业都是经过金融风暴考验的,要人都在几百上千的规模,不会有什么问题。再说,国家又是家电下乡,又是扩大内需,连总理都说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了,我当然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