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0日
星期

从“自主创新”到“产业报国”

——记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下)
本报记者 鄢光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0    [打印] [关闭]
    50年来,大庆油田不仅为共和国输送了滚滚原油,更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如今,这一精神正引领着大庆油田人向新的高地迈进。

    以技术换市场,以技术换资源;既向大地要石油,又向市场要空间。大庆油田已经把旗帜插到了世界石油战场,油气投资、工程服务和产品已进入26个国家和地区。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得更好”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一个国际权威专家在对大庆油田进行一番勘查后断言,大庆油田根本不适合三元复合驱技术,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还是把表面活性剂彻底忘掉吧!”

    专家只是看到大庆油田的地质构造和化学特征,但他不知道有着铁人精神的大庆人,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怎样顽强的意志。

    1990年,杨振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头扎进图书馆,苦苦寻找适合大庆油田的活性剂配方。当他“攻破”8万多个试验点,0.1毫米厚的试验记录纸堆成了几米高时,他终于找到了。

    正当人们为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前景欣喜振奋时,另一道难题再次摆在大庆人面前。

    试验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均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货,巨额的成本让三元复合驱技术一度陷入低谷。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得更好!”这个勇挑重担的小伙子,就是1994年毕业的精细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伍晓林。

    一次,在做实验的时候,伍晓林忽然发现一个奇异现象,实验结果完全违反常规,理论上也解释不清楚,同事都认定配错了,劝他不用管了。伍晓林却执拗地想要弄清楚。

    结果,“意外”促成了主导产品——组分单一活性剂的诞生。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伍晓林破解“密码”后,又投入到3500多次实验和2100多次修改,最终创立了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合成的路线。

    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仅一个区块就比进口驱油剂节约1.47亿元。

    杨振宇、伍晓林,这对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双子星”,携手创造了新型表面活性剂当年研制、当年工业化生产并投入应用的国内外3次采油的奇迹。

    一“笑”一“闯”显魄力

    在油田开发史上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是“敢笑天下第一流”,这是会战初期,一群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和实习生创作的,横批则是“闯将在此”,并把“闯”字中的“马”写的比“门”还要大。

    一个“笑”字,一个“闯”字,道出了挑战前人、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

    当时,一些外国专家说:“大庆油田原油又黏又稠,除非搬到印度尼西亚才能开采。”这些平均年龄仅为20岁的科研人员,敢想、敢说、敢做,经过2000万次对比,弄清楚了大庆油田分4大系统、48个小层的非均质面貌,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大庆油田第一个开发方案——萨尔图油田146平方公里面积的开发方案。

    “146方案”,这是油田科技工作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编制的我国第一个油田开发方案。时隔40多年,这段历史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并深深折服。

    上世纪60年代,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经过一系列艰苦探索,对当时国际普遍认可的“均衡”开采论和“温和注水”开采论提出质疑。他们潜心研究,不仅要熟知底层厚度、油层几许、埋藏多深,以及油水如何运动、如何分布,还要把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送往实验室加以测定。无数个日日夜夜,油田科技工作者们深入施工现场,逐井取样化验,分析数据。

    第一个稳产高产的10年,就是油田广大科研人员用1000多万个数据支撑起来的。王启民提出的“六分四清”和“分层调整”理论,为大庆油田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原油产量跃上了5000万吨台阶。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在油田的科技发展史上,时时刻刻书写着科技人员的“三超”精神。

    50年来,几代大庆石油人传递科技的火炬,高举创新的旗帜。他们以“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一次次挑战科技极限,一次次勇闯世界难关。

    超越权威,就是尊重而不迷信权威,勇于突破权威的论断,并创新发展;超越前人,就是提升前人已有认识,并敢于否定,把前人没想到、没做到的变成现实;超越自我,就是自我加压,创新永无止境。

    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成果,共同誉为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2007年12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庆油田领取了我国工业领域的综合性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是对大庆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最高肯定,是颁给几代石油科技人的最高荣誉。

    翻开大庆油田发展史,每页都记载着科技创新的足迹。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科技进步史。

    大庆油田能够持续稳产高产,靠的就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几代油田人手舞科技“利剑”,敢为天下先,不断攻克技术“瓶颈”,破解技术难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