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
星期
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孙雅艳:

做和平年代的“江姐”

本报记者 周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1    [打印] [关闭]
    孙雅艳出生在重商氛围浓厚的温州,她的“偶像”不是成功的企业家或商人,而是革命先烈江姐。

    和平年代并不需要人们像革命年代那般抛头颅洒热血。“自己虽然不能做个英雄,但人活着要有追求,要积极向上”——孙雅艳的志向,是做和平年代的“江姐”。经历了3次高考,孙雅艳21岁时终于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

    她既是辅导员又是志愿者。作为辅导员,她当选过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不过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用心记录的与146个学生相处的故事形成的、15万余字的《我爱我生手记》;作为志愿者,她当选过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不过她更在乎的是2000多封和贫困生的来往书信。

    孙雅艳是一个高明的辅导员,她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从2008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她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切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细节开始被她关注并放到了博客上:“降温了,同学们多穿衣,注意保暖!”“最近上海出现多起以孩子出车祸为名的诈骗事件……请同学们提醒家长遇到这类情况千万当心。”……

    孙雅艳更是一个怀有“大爱”胸怀的辅导员。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她到广西百色玉凤镇坤平初中开展支教服务。在支教地,她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开办了校园广播台、合唱团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她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不畏山路艰险,走访田阳县18个村52个屯的300多个学生家庭。通过家访,她收集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料,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帮扶,累计为他们争取到助学金26万多元。

    孙雅艳还将“大爱”的火炬传递给了她的学生。她曾8次亲自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安徽、广西、贵州和四川绵竹灾区等地开展“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实践活动,资助了400多名贫困生;举行爱心义演48场,开设公开课230节,同时,还为贫困地区学校配置了一批电脑、音乐器材、体育用品和学生床架等硬件设备。在她的引导下,大学生们不仅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自身的素质也在“三下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