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
星期

新农村需要的不仅仅是扶贫和科普

本报记者 唐轶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 张辰姿 曹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1    [打印] [关闭]
    在湖南省娄底市和家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颜芳,第一次走进位于娄湘、娄涟公路交叉路口处的和家村时,眼前的新农村让她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再是过去印象中的“土砖屋、挑水喝”,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楼,喝的是自来水,骑的是摩托车,用的是现代化电器,有的家庭还烧上了液化气和沼气。

    到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村任职的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高佳,刚进村时也和颜芳一样惊喜于新农村的新气象,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也出乎她的意料。村里有个年已六旬的老党员叫石德华,退休后坚持读书学习。高佳说,“第一次聊天他就把我问蒙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七大精神是什么’。我讲不清楚,他给我讲得头头是道。后来我才知道他家里有间专门的书房,他每天要坚持学习两小时,理论水平特别高。”老人还被聘为市级和区级“科学发展观”观察员,带领村民一同学习。

    农村工作的实践让大学生村官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即便是在基层、在农村也要发愤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武装头脑,赶上时代的变化。当大学生村官们的“老观念”遭遇新农村,他们更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农村的新天地中充电、历练,与时俱进,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村官们组织村里捐款。正像他们预料的那样,村民们无需动员就自发地行动起来。一家村办企业捐了10万元,加上村民的捐款,全村共捐款15万元。“特别是那些老党员,家里并不富裕,但也都捐了。”高佳说。

    村官们认识到,新农村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扶贫”、“科普”,农民们期待着健康的新生活新气象。去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金盏乡组织村民参加“好运北京”沙滩排球测试赛,于是大学生村官借机把“阳光体育”送进每个村落。村里办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赛,村民们积极参与。大学生村官们还在健身园内教村民跳舞,从自己家里带去音响设备,不论本村、外村村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参加,在村里掀起一股跳舞热。

    颜芳说:“作为大学生村官,有幸融入农村共谋发展,有幸见证农村日新月异,我们愿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