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造成只教书不育人
本报讯(记者原春琳)“师德是老师的良心,但是师德建设不能光靠老师的良心来做。”9月8日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的发言代表了很多老师的心声。
来自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的王晓郁说,汶川大地震令四川教师队伍遭受重创,但师德之光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无比的璀璨夺目。
但是,单凭老师个人良心不可能完成师德建设,一些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影响。教育界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经济发展要看GDP,教育发展要看升学率。由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驱使,一些地方领导把教育发展当成“软任务”,习惯于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并以此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要指标。
与此同时,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既有长处,也带来严重的弊端:广大中小学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学生有什么思想道德问题,学科任课教师总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尤其在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不少中小学教师只管上课、布置作业,根本不管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培养以及思想道德状况。
“必须建立中小学教师‘一岗双责’制度: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科教学,还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
上海市则是另外一种做法。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津贴改革过程中,注重体现师德导向,把师德表现、教书育人业绩纳入考核奖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