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没创意只因新生好糊弄?
李亮是华中科技大学一家校园媒体的市场部负责人,他所在的报纸按照惯例正在策划出版今年面向新生的招新特刊。这几天,“火炉”武汉赶上了“秋老虎”,李亮顶着烈日,在校园周边的商家拉赞助。
他把学校周边的中西餐厅、眼镜店、咖啡店、学习培训机构这些同学们爱去、也好拉赞助的店面差不多都跑遍了,可经常是自己的广告设想刚说出口,老板们就递过来一堆策划书,委婉地拒绝了他。翻完这些策划书,李亮也觉得,社团多,活动也都差不多,拉赞助真是越来越难了。
活动内容:“年年岁岁花相似”
西南政法大学大三学生杨佳还记得大一刚进校时,羽毛球、戏剧、演讲、志愿者等各种协会、社团招新宣传展板让他看得眼花缭乱,按捺不住心动,最后在室友和本专业师姐的鼓动下,选择了师姐创办的“印象社”。但在参加过两次“怎样学化妆”的讲座之后,她就再也没在这个社团露面。“大同小异的,每次都是那些内容,我也没学会化妆,纯属浪费时间。”此后,协会的干部们也没有再联系她。
渐渐地,杨佳发现高校社团活动一般从秋季招新开始,到秋季或春季的社团文化节例行开展一些“老牌”的活动,平时开着人总也到不齐的例会,到学年结束时,换届,老干部卸任,新人上位,就是一个轮回。
在学校待了三年,现在杨佳经过校园里各个宣传栏时,一看日期就知道最近该出什么活动通知了:一到“爱眼日”,就有社团联合眼镜店来免费洗眼镜;“环境保护日”,环保协会就会展出很多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照片;到了节庆,大大小小的晚会、征文、歌手比赛通知就密密麻麻布满海报栏。这些比赛的流程又十分相似,先宣传,吸引很多人来报名、参加海选,然后就是几十进十,最后到了决赛,找老师来点评几句,再颁出一个“年度十大”,皆大欢喜。
最大创新:用“2009年度”代替“第××届”
社团多的高校一般每年都会安排社团文化节,让全校社团集中举办活动。湖南某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前任副主席林孟拿出一份该校最近两届社团文化风采月活动对比的文档,台球联谊赛、羽毛球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象棋联赛……大部分社团活动,除了届数不同,形式和内容都是一样的,其中,绝大多数社团都选择联合其他高校比赛作为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林孟介绍,一些新社团为了突出自己的特别之处,又不让人感觉陈旧,在定活动名称时已经刻意不叫首届或第几届,而代之以“2008”、“2009”年度,或用赞助商的产品名称,冠名“××杯”,给人感觉活动历史渊源“久远”却又不失新颖。
已经进入大四的杨佳对这些活动再也没有了兴趣:“那么多社团,活动都差不多,年年换汤不换药。大一刚来的时候我们图新鲜,会去看个热闹。但是到大二,看的人就不多了。进入大三,一看宣传,还是那么回事,形式和内容一样,只是换了几个人,我们就更不会去了。所以,一般这种活动都只是为了吸引大一的 freshman(新生)。”大连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张岩却不买账,她进校时就听师姐告诫:“除非你要混个官做,否则不要去参加某些社团。”兴趣广泛的张岩觉得,不当某个社团的会员,但是总可以去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吧。可是,到大一结束,在一些枯燥的讲座、大同小异的各种比赛中,张岩渐渐失望了:“有些社团的活动有点意思,但是只针对自己的会员,也不多。兴趣的培养,看来还是要靠自己。”
没新意?只要能招来大一新生就够了
“一些社团负责人觉得,只要活动对大一新生来说是新的,本身是否有新意并不重要。”作为校园社团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林孟认为,社团活动要办下去,必须有更多的创新,才会有很好的口碑。但实际上,社团活动永远都是大一学生在参与。这样,他们逐渐只满足于延续既有的活动,活动就会越做越小,逐渐进入疲惫期。长此以往,有些社团就会因寂寂无闻而走向消亡。
为什么学生按兴趣组织起来的社团办起活动来却缺乏创意、不够吸引人?林孟分析,社团的管理人是关键。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的组织,管理人都是学生,缺乏经验,很难最大限度地调动会员和其他学生。有些学生在社团当了个领导之后就有了一点官样,真正踏实做事情的就更少了。
换届时,社团的人事会出现断层。绝大部分社团的成员都是大二结束就辞职不做,领导每年都会更替,一年一换的干部机制导致活动缺乏延续性:“有时候甲部长设想的一个创意,在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可能要付诸实施时,却要换届了。到了乙干部接手,就未必对这个想法有兴趣,就可能使这一创意流产。”
安徽某高校书法协会前任会长周进认为,缺乏活动经费也是阻碍社团活动突破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周进总感觉相对于学生会、校园媒体等学生机构,社团就是个“杂牌军”。“人家是‘国企’,我们是‘民营’,自负盈亏,找钱、批钱当然就没那么方便。”周进说,社团太多,拉赞助吃力,希望上级机构批款也比较困难。所以,很多社团满足于把自己最常规的事情做好,能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营,带着自己的社团成员做点小的事情,证明这个社团还存在,就足够了。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但在武汉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张云华看来,其实这都是做活动的态度问题。“时间不够,精力分散,都是社团负责人不够重视的借口。你如果完全投入进去,像写论文一样大量积累,打破常规,提出自己的观点,像做市场销售一样不断沟通交流,怎么会甘心一直跟着前人的影子邯郸学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