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山小学:来上学,表示“你能行”
巨山小学地处北京市海淀区的城乡接合部,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农村小学。像很多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一样,巨山小学要接受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目前学校中90%以上的学生是进京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
“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数学老师李军说,他们有的见了老师不敢抬头、不敢讲话,有的从里到外都脏兮兮的,“但是进入学校一两个星期之后,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进入巨山小学的大门,正对着一条不宽的甬道,每个站在甬道上的人都能看到甬道尽头的一面墙上那3个红红的大字“我能行”。正是这3个字改变了学生。
“能走进巨山小学,就表示你能行。”校长王淑清常常这样告诉学生,“能从偏远的家乡来到北京,来享受优质教育,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每一个孩子都有负责任的本性。”王淑清说,“孩子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在告诉世界‘我来了,我能行’”。
但是后来孩子为什么变得“不能行”了,也“不负责”了?“是家长和老师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王淑清说,在巨山小学,“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不仅是校训,也是学校育人的标准和培养学生的目标。
在巨山小学,老师们深切地知道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在生活习惯、知识起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让这些存在巨大差异的学生都变得自信起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这种差距也正是教育的契机,我们可以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了,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价值。”王淑清说,“老师们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对每个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
根据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多数出生在农村的特点,巨山小学在民族技艺上找到了让孩子“负责”、“能行”、“快乐”的突破口。孩子们不仅自身掌握着一些民族技艺,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诵读古诗文、中国书法、山西剪纸、山东布老虎等课程,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增强自信、寻找快乐。
每个从巨山小学毕业的学生都能掌握5种以上的民族艺术技能,记住56个民族的名称,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会背诵250首古诗、50篇古文。
一名已经离开学校4年的孩子在写给校长王淑清的信中说:“巨山小学带给了我许多,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教育我如何做人,培养了我许多好习惯,教会了我书写一手好字,更熏陶了我对古诗文的热爱……”
巨山小学孩子的家长很多在附近的批发市场摆摊做生意。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工作繁忙,不少家长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所受教育的效果能够延续,学校还担负起了“教育”家长的责任。“我告诉家长们,要做的只有两件事。”王淑清说,“第一件事是每天给孩子竖大拇指,多给孩子鼓励;第二件事是保证孩子吃干净、穿干净、洗干净、睡安静。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装没看见’,不用管了。”学校每学年第一次家长会的主题都是“孩子成才,从我做起”,这次家长会其实就是一次对家长的培训会,而且每个家长手中都有校长的手机号,他们可以随时跟校长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
王淑清的电脑里有一张色彩鲜艳的画。画上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冠上写着“强三能”(自强不息的生存能力、自主多元的学习能力、较强的民族技艺能力)、“炼三心”(自信心、责任心、快乐心)、“养三德”(诚信、负责、爱国),粗粗的树干上写着“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大树的底部则写着“巨山小学沃土滋养”。
“这是一棵巨山小学的成长树。”王淑清说,巨山小学就是一片教育的沃土,按照学校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再加上对学生在能力、素养和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学生一定能收获自主发展的美好人生,同时在这片沃土上老师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