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

从老照片中拯救历史

本报记者 周凯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6    [打印] [关闭]

    

    袁宝钧大多数时间里都在替普通人修照片。但这个大嗓门老人坚信,自己是在“拯救一段历史”。

    在他手里,一共有2000多张老照片恢复了本来面目。这些照片,大多数已经泛黄、褪色,边边角角起了毛,有的甚至斑驳得像老树皮,往下掉渣儿。

    翻开袁宝钧的影集,可以看到这10年来他修复的每一张照片。有的照片上,是一位农村老太太身穿棉袄,咧着嘴笑;还有的则是清朝武秀才,穿着小褂,留着辫子,十分精神。再往下翻,能看到1950年代穿羊皮袄、戴毡帽的牧羊人,甚至有导弹之父钱学森穿着黑礼服,望着穿婚纱的新娘子。

    “这都是满满的历史”。76岁的老人宣称。

    前几天,这位历史的拯救者在天通苑东二区居委会门前立了一块展板,上面是他修复的“全家福”照片。这些照片至少是50年前拍的,早就面目全非,但经过袁宝钧的还原和翻新,“看起来像新拍的”。有的照片里,几个中年女人扎着发髻,穿了绣花大袍子,不但能分辨出窗户上新糊的薄宣纸和屋顶的瓦楞子,连间隙里几根狗尾巴草都一清二楚。

    不过,袁宝钧用来修复的,可不是他在照相馆学来的技术。小学毕业后,他曾在照相馆做了3年学徒,但他真正开始修照片,则是退休以后的事。

    那年,这名在印钞厂制了一辈子版的老工人,用儿子电脑学会了一款叫Photoshop的电脑软件。没过多久,他就花了将近3万元的退休金,添置了扫描仪、打印机和刻录机,并且用带着北京味儿的英语对老伴儿宣布:“我迷上Photoshop了。”

    此后,他翻箱倒柜,找出家里的老照片,一一扫描进电脑,然后在电脑上练习修照片的技巧。等练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替别人修。最初找上门来的是邻居家的小保姆,她带来一张祖母的照片,发了黄。这个女孩子从未见过奶奶的真容,看到袁宝钧修复的照片后,“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给家族、乃至国家留一段历史记忆,是多么重要啊。”老袁就此发出他的历史观。他开始挂起“义务修理老照片”的牌子,并通过居委会收集需要修复的老照片。

    其中,有一张烈士范廷桂的头像,是给东北抗日纪念馆提供资料。范廷桂的家人从烈士生前14岁小学毕业照上剪下一张黄豆大的人脸照片,正规照相馆宣布“无法修复”,但袁宝钧却揽下了这个活计。他用了4天时间,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点击鼠标在电脑上修改。为了还原最真实的人像,他还索要了范廷桂家属的照片。他根据这张14岁的照片里鼻唇沟和眼角细纹,一点点推敲出范廷桂21岁离世时的容貌。

    渐渐地,袁宝钧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修复办法。有一回,一个30多岁的妇女找上门来,带来一张祖父的黑白原片。照片已然斑驳起皮,依稀可见一位中年男子,戴了一顶瓜皮帽,穿了民国时的小马褂。

    老袁握着放大镜,对着照片研究了几个小时。根据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他判断帽子应该是反光质地,用的料子是英国礼服呢。接着,他通过观察锁骨、肱二头肌的凸起,整理出衣服的纹样、褶皱。之后,他又仔细描上男子的法令纹和眼泡,确定光线和色调。等照片出来,孙女连连惊叹:“真像,这就是我祖父传说中的样子。”

    不过,袁宝钧最满意的一张照片跟他自己有关。他从结婚证书里取出和老伴儿的一寸黑白结婚照,然后从网络下载了白色婚纱、黑色礼服,“生生把自己的人头放了进去”。

    “这是拯救我的婚姻史”。他字正腔圆地强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