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图记
奢侈的细节
《奢侈》之一马丁·帕尔摄
9月12日,在当代西方摄影圈红得发紫的英国摄影家马丁·帕尔在中国举办首次个展,展出的300余幅作品包括了广为人知的《小世界》、《最后的度假胜地》、《奢侈》等。
帕尔从事摄影工作超过35年,大约是惟一一个不知道自己使用什么相机的摄影师。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忽视的各种细节上:和“中产”生活一样花里胡哨却言之无物的墙纸;孩子手上巨大甜腻得流下来的冰激淋;上流派对中极度奢华却掩盖着一层层赘肉的礼服……别人拍摄穷人,他却专拍富人。
奢侈与消费,是他一贯的主题,他无时无刻不在嘲讽着受到消费主义与全球化影响下的物欲社会,以及在欲望驱使下变得习以为常的可怜、丑陋的人性。他冷笑着,一次次按下快门。
可怕的是,老帕这些照片中越来越多的是我们自己的面孔,我们的生活离荒唐越来越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来得及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应该如何生活?
真诚地摄影
维利·罗尼作品:巴士底恋人,1957年
同样是9月12日,维利·罗尼,法国人文摄影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在巴黎去世,享年99岁。法国政要纷纷哀悼。法国总统萨科齐赞扬他用相机为一代又一代的法国人“永远留住了属于人民的、富有诗意的法兰西”,总理菲永也称赞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见证人”。
生于巴黎的罗尼,其作品几乎覆盖了整个20世纪。他85岁高龄时仍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了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甚至坐上了滑翔伞。罗尼的作品像他本人一样,始终带给人们一种乐观的精神。他的生活与这个他拍了80年的城市相互交织在一起,人民阵线、战后大罢工,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
2007年,罗尼的个人作品回顾展曾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他的致辞中这样说道:我的角度是不是完全客观?……可是我最起码一直在尝试着真诚,一直试着不弄虚作假,一直保持对人的尊重。
今天,让我们向维利·罗尼,向同样保持着真诚、不弄虚作假、对人保持尊重的摄影师们致敬。
我们的历史
1983年夏,复兴公园薛宝其摄
日前,《东方早报》在其网站上展出了平民摄影师薛宝其半个世纪以来拍摄的200余幅作品,并发出寻人启事,寻找这些照片中的当事人。“这60年来,共和国从百废待兴,到开放繁荣……每一个‘你’又在哪里,你还好吗?”
薛宝其,退休前是上海卢湾区工人文化俱乐部的一名摄影师,和大师维利·罗尼一样,薛宝其同他生活的城市始终交织在一起。从50年代端起相机开始,他始终兴致勃勃地将镜头对准“自己”的生活:跳上运煤火车奔赴农村“干革命”的知青,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事的孩子,高考刚恢复时人们到处读书的身影……他经常几分钟的路程就拍掉两个胶卷。
如今,他照片中当事人曾住过的老房子,也许早就被埋葬在林立的高档住宅中,但这“历史的肖像”却永远地存了下来。它告诉我们,这就是属于我们的历史,而非年代表上的林林总总的大事记。
用“影像”拥抱荒唐
郭敬明的LV钱包
郭敬明又惹事了。与马丁·帕尔对荒唐生活的讽刺不同,郭敬明这一次像是在用“影像”拥抱生活的荒唐。
他在最近的《最小说》上大晒随身物品的照片,爱马仕的笔记本、LV的手提包、PRADA的钥匙扣,每样都是奢侈品,这引起了网友质疑。80%的跟帖者表示强烈反感,有网友指责郭敬明的炫富行为是在误导青少年的消费观。郭敬民的经纪人回应质疑时,坦言郭敬明的生活确实充斥着名牌,大家应该成熟地看待这个问题。
更让网友气愤的是郭敬明对这些随身物品的批注:“四爷我的钱包大概有十几个,这个是我放在书架上没有用的,随手拿过来拍照应付一下这个新栏目,我也就不提这个钱包(LV钱包)其实中国只有限量的X个了。早知道,我就拿我的纯黑色的PRADA钱包了……”
其实,我们应该同情这个被荒唐生活囚禁的小四,正如他所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四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