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

查查“突击”现象背后有无腐败问题

吴湘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6    [打印] [关闭]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些现象总是在生活中反复出现。据当地媒体报道,2008年10月17日上午,河南夏邑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召集全局干部大会,分两批宣布了局机关及下属有关单位的一份人事任命名单,其中第一批37人、第二批61人。可3天之后,该局长即退到二线。而本报今天报道的也是一位教育局局长,同样是“突击”,不同的是时间、地点和“突击”的内容:河南这位局长是在即将卸任前,河北这位局长是在被免职后;河南这位局长突击提拔的是干部,河北这位局长突击调动的是教师。

    2006年,河南省商丘市某区委书记换届前突击提拔调整了94名干部;2007年3月,山西省侯马市公安局局长张小宁违规突击提拔了92名中层干部;甘肃省甘谷县县长离任前突击调动115名领导亲属……网上一搜索,类似“突击调动”、“突击提拔”、“突击调整”、“突击进人”的案例数不胜数,与此同时,有关严禁这类“突击”现象的通知、规定的网页也是数以千计。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河北武安采访时,接受采访的当地人士怀疑突击调动背后有见不得人的勾当。甚至至少两位曾在相关事件中送过钱的教育系统人士表示,如果纪委介入调查,他们愿意站出来作证。笔者建议,这应引起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在查处这一突击调动行为的同时,查一查背后有无权钱交易腐败行为。

    笔者注意到,“突击”案例的查处结果大多是签发的文件作废,责任人受一个处分,最轻的是警告,最重的是被撤职。不能说每一起“突击”案例背后都存在腐败问题,但如果绝大多数“突击”案例背后没发现权钱交易行为,只能说有的案件查处还不严,还不彻底。正因为违纪成本低,这类“突击”现象才屡屡发生。

    如果有关部门认真调查过了,没有发现腐败行为,在让公众信服的同时,同样是给当事人一个清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