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

北京吉利大学:“订单教育”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6    [打印] [关闭]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来我校演讲

    

    吉利大学毕业生在国外

    “我觉得我们吉利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身上有特别的冲劲、吃苦劲、灵活劲,因此,只要我们能干肯干就一定可以做出成绩。”

    这是2004年毕业于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现任时代集团区域经理的殷文波对学弟学妹的鼓励。他在上任第一年,就使时代集团浙江区域销售回款翻一番,年底获得销售一等奖,在时代集团传为美谈。

    毕业不到一年,2008年年薪15万元,2009年预计年收入50万-100万元。这不是梦想,而是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2004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宋仁光凭借自己的努力将要得到的。

    “吉利大学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生活,更让学生学会如何发展。”年轻的宋仁光现在担任北京智源集团企业管理公司副总裁、清华大学CIMS中心专聘公共关系顾问、北京精英神州国际文化公司总经理。

    在北京吉利大学的毕业生中,像殷文波、宋仁光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很多。据了解,由北京市教委统计的数据表明,北京吉利大学毕业生2004~2008年的就业率分别为99.63%、99.77%、99.87%、99.91%、99.91%,名列北京高校前列。“入学就意味着就业”如同这句吉利大学的办学口号,吉利大学的毕业生在市场上成了“香饽饽”。

    “出口畅”保证了该校“进口旺”,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培养,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思想指导下,该校以中国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为依托,实施订单式培养,为学生就业开拓了一条绿色通道。

    畅销专业从何而来

    2008年5月,正在开会的北京吉利大学文化经济学院院长陆涛接到校长江树人教授的电话,要求他直飞昆明。“校长如此急切的背后是什么?”陆涛收起记录本,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后直奔机场飞赴昆明。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幕促成了北京吉利大学文化经济学院茶学茶艺与营销管理专业的创建。

    原来,受教育部委托,江树人校长带领全国10多所农业大学的校长、教授考察云南农业大学。在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江树人体验了国内茶学最高殿堂的精湛茶艺,当即萌发了在吉利大学开设一个茶学茶艺与营销管理专业的想法。他感到,京城茶商众多,茶馆遍地,毕业生就业肯定不成问题,于是便拨通了陆涛的电话。

    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计划、招生规模,到师资选定、现场面试以及达成就业协议,一天之内,陆涛与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逐一敲定这些事项。并且,来自云南农大的两名茶学硕士、1名茶学本科生也正式加盟吉利大学。一天之内拟定、拍板一个专业的开设,这在公立高校看似天方夜谭,但在民办高校却得以顺利实施。

    拍板之后,学校开始紧锣密鼓的招生和实施教学规划。2008年9月,吉利大学的茶艺表演专业计划招30人,学校在学生入学前就打包把学生“推销”了出去。该专业与北京福建茶叶商会签订就业协议,该商会在京有200多家茶叶商行和茶艺馆,吉利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适销对路而且还供不应求。

    据了解,吉利大学在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重点发展产业的需要适时调整高职专业设置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例。如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进行T3航站楼的建设时,以及第二国际机场的建设规划消息传来时,学校就适时增加了航空服务等专业。此外,动画与游戏学院的学生则参与京城各大游戏、儿童动画片制作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创作,毕业之前也被“抢购”。此外,家政服务、社区康复等专业都是学校为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而新开设的专业。

    为了落实入学就意味着就业的要求,吉利大学深入到全球数百家知名企业进行调研,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趋势,适度超前开设专业,根据学生特点开设量身定制的课程结构,努力实施“订单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依托全国工商企业联合会、北京浙江商会、北京台州商会等2685家企业会员单位,搭建了四大就业平台,广泛建立了学生持续发展的优质人力资源网,学生的就业率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聚拢一流师资,创新培养模式

    “办好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优秀师资。”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经常这样说。因为在他看来,“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还需要基于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就业市场的独到把握才能果断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和调整。因此,在吉利大学,一流的师资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匹配的。

    而江树人自己正是被一向重视人才的吉利集团挖来的“珍宝”——原为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他2008年2月在李书福盛情邀请下,正式出任北京吉利大学校长,这个消息曾经在媒体被广为传播。

    为实现李书福提出的“建立国际化、新型的综合性大学”目标,学校从全国乃至全球高薪聘请了大批能理解、支持、献身民办大学事业的一流专家、教授。目前,北京吉利大学拥有专职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兼职教授、副教授400余人,这些教授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

    为给北京吉利大学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国际学习环境,拓展其国际视野,吉利大学常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来校讲学,让莘莘学子零距离领略大师风采,感悟大师智慧:2004年11月10日,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应邀到北京吉利大学讲学交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大批专家、学者加盟吉利大学后,加速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并由此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每年举办一次教师基本技能大赛,每学期组织全校专职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观摩活动,同时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发挥教研室作用。学校还在每学年结束时召开教学表彰大会,对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各类大型教学比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教学团队以及学生和学生团队进行表彰奖励。

    此外,北京吉利大学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北京吉利大学校内首次教师职称评定,修订《北京吉利大学教研室工作暂行规定》、《北京吉利大学在编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兼职教师浮动课酬管理办法》等制度。

    “通过教学质量的检查,加强了学校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教学技能切磋与沟通,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而通过教师职称评定,使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全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江树人说。

    学校通过对教学队伍的强化管理,促进订单式教学的实施,为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为确保订单教育的实施,使学生顺利就业,学校专门设立就业办公室,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系统进行就业前指导与培训,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铺就成功之路。

    校企合作,搭建订单式教育平台

    “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在办学之初,北京吉利大学就按照“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指导思想,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校安排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生产实训。

    为此,学校加大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现代化实验大楼拥有宽带接入的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语音室、电工电子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广播电视台、模拟法庭等29个实验、实习实训室,此外学校投资3000余万元创建汽车实习工厂、生命科学实验楼等30多个实验场所,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该校推动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该校明确规定,80%以上的毕业生要持有“双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上岗证书,部分专业甚至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两门职业技能。

    学校还依托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为就业开拓了绿色通道。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根据其专业特点安排到吉利集团顶岗实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毕业后凡愿在吉利集团工作,符合分配条件的毕业生,集团将优先录用。现在在上海华普做区域经理的外国语学院2002级英语专业学生刘永胜,就是沿着这条路走出来的。2006年吉利大学汽车学院开始与吉利汽车研究院联合在岗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每年都安排学生进入吉利汽车研究院实习,毕业后吉利集团优先录用。

    为了有效实施订单式教育,使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学校还对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对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整,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转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北京吉利大学采取的是国际通用的CBET教学模式(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训练体系),进行体验式、案例式互动教学,以实践为重,注重校企合作,从而为企业培养出了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操作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在学院的学科设立和专业设置上,吉利大学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出发点,全面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充分考虑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学校对于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进行了及时调整,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转型,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据了解,学校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每年年终前,各学院必须向学校汇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就业率低于95%的“滞销”专业,在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减少招生指标,对未达到最终就业率85%的专业则停止招生。

    吉利大学坚持订单式教育方式,成绩骄人。9年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财政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国家级汽车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成为财政部直接拨款建设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基地;被科技部等部门推荐为第四批建设电气智能实验教学公共平台示范单位;被评为21世纪就业明星院校、北京市民满意的大学、中国民办大学教育教学质量20强、北京民意测评优秀院校、人民满意的大学、中国高中生最向往的高校之一、北京市无投诉高校等。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北京吉利大学毕业生仍捷报频传,2008年,信息工程学院部分学生进入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实习结束后16人被留用;汽车学院16名CAD专业学生刚毕业离校,即赴吉利汽车研究院从事技术研究工作;与微联智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首期学生进入北京移动公司顶岗带薪实习……

    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将“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定为校训,并将“一切从品牌出发,办中国最好的大学”作为奋斗目标。经过9年的拼搏,吉利大学快速进入中国优秀民办大学的行列,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面旗帜。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