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捞荣誉就像八爪鱼
学长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他成绩中等,心无旁骛只是喜欢读书,既与奖学金无缘,也不愿在社会活动上浪费时间,再加上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自然不会引人注目。其实,在大学校园像学长这样的学生真的很多。
那个晚上,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扪心自问,自己虽然拥有很多耀眼的光环,但学识、素养和实际能力就真的高于像学长这样的同学吗?我之所以能获得一堆荣誉,不过是熟知并遵守了校园里的游戏规则罢了。
“放弃不想、不愿、不屑的念头,遵守吸奖三定律,你也可以和我一样!”大一,一名被公认为“吸奖王子”的学长骄傲地向我们展示他的战绩——满满一箱的荣誉证书。
在学长的规劝下,我加入了校学生会和学生社联,一年后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干部在评奖上的绝对优势。这不仅取决于在评奖时学生工作头衔可以增加基点,更重要的是,校级学生组织与学院平级,拥有与学院等量甚至更多的评奖名额。
去年的“五四评优”,我们组织内部的成员人手一个证书,总数相当于一个学院。而且与班级不同的是,它对成绩几乎没有要求:在班级里平均分不达85分的同学没有资格评奖,但是在学生组织内部,挂科也不影响评奖。
在班级里,这类荣誉证书多收集在班委和那些“不仗义”的学生干部手里,其他同学几乎没有机会。和我同班级的一名同学可谓“毫不手软”,因为同时在学校、学院、班级都有职务,她一次收获了一个“优秀团干”、两个“优秀团员”。
单一领域评奖也有“校园潜规则”。就像参加学校的“文明礼仪之星”总决赛,只要校礼仪队队长参赛,你就不用再幻想会拿第一。校礼仪队队长人称“礼仪之母”,尽管尽人皆知她和男友经常“旁若无人”,但是作为学校礼仪领域的权威人士,凭借这个身份就能一举夺冠。
“申报材料是你战绩的陈列馆,你获得过的越多,就越容易再获得。评奖时填上最近的收获,新的奖项又将收入囊中。”依然记得“吸奖王子”的话,依然保存他留给我的申报材料模本。听他的,我的确屡试不爽,于是“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会工作奖”……都相继成了囊中之物。
而和我一起听过“吸奖王子”教诲的朋友,很快如八爪鱼一样把手伸向了各个奖项。
尽管在这样的评奖制度中也分得过一杯羹,但我始终觉得受之有愧,每次在领奖台上看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我总是怀疑那几本薄薄的证书是否真的能够客观反映我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