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
星期

阅兵村里的排头兵写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8    [打印] [关闭]

    

    “1-1”号大排头兵王成诚。

    王平摄

    丁辉 第一方队第一兵

    毕喜华 潘栋 刘勇

    他叫丁辉,锡伯族,是一名普通的士官,却是受阅部队装备第一方队引导基准车驾驶员,被称为装备方队“第一兵”。

    丁辉曾参加过国庆50周年世纪大阅兵,当年也担任基准车驾驶员。这次经综合衡量,层层选拔和考核,最终再次被确定为第一台基准车的驾驶员。

    阅兵训练中,他先后革新制作了骑线镜、标齐镜、卡距镜、骑线检查板等6项训练辅助器材,被装备方队指挥部推广运用。自己也被装备方队指挥部评为“训练标兵”。

    丁辉有个习惯,他所驾驶的坦克从来不让别人碰一下,而且每天训练之前,他总要围着坦克转三圈才肯上车。训练中因高温和挤压容易造成隐藏在辅动轮后面的密封件漏油,转三圈其实就是检查装备的技况,是保证装备不抛锚的重要环节。

    由于训练标准高,要求严,已有的光学镜不能满足训练需求,第一方队的训练骑线、标齐、卡距需要一套电子成像系统进行保障,而从市场上引进的系统与某新型坦克不兼容,稳定性不好。为解决这一难题,丁辉带着士官程光磊等5名技术骨干,边训练边钻研,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了一套专用的成像系统装配方队,仅此一项就节约经费14万元。

    他所创新的“10秒倒计时调整训练法”将阅兵式到分列式装备调整的时间从原来的25秒减少到10秒,有效克服了训练过程中排面调整耗时长、拥挤等现象,并实现了秒米不差。

    作为第一车驾驶员,训练中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不仅影响着本方队的受阅状态,还直接影响着整个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的时间和与空中梯队的衔接。因受阅装备动用摩托小时有限,不能光靠消耗训练小时来达到标准,只有做到车上精练、车下苦练才能实现精准无误。为此,他带领驾驶员把小铁凳当成模拟驾驶椅进行训练,并用钢板和角铁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油门”,放在体重计上体验力度。在他的带领下,每天晚上驾驶员们躺在床上还用右脚大脚趾“抠”床架,体会加油时的力度和脚感,使其形成一个固化的加油模式。如今的丁辉一听到坦克发动机的转速,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车速是不是达到规定;闻闻气味,就能分辨出泄漏的是传动油还是机油。这个第一兵着实不容易。

     牛风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李光印

    对已经在天安门广场当了一年多护旗兵的牛风来说,基准兵是个陌生的词。

    2007年9月22日,牛风第一次正式参加升旗仪式,感到特别激动,当时护卫队36人,4×8队形,他是护旗兵第一列右二路第一名。走队列、踢正步是他的老本行。但要作为基准兵带领整个方队走正步,牛风还是第一次。

    2009年5月8日,牛风被确定为整个方队的基准兵,他既激动又紧张。参加过阅兵的人都知道,阅兵分列式是“一人脚下不稳,方阵步子全乱”,这一人指的就是方队的基准兵。对整个方队来说,基准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之毫厘就会牵动全方队。如果步速、步幅控制不稳,差一厘米、快慢一秒,整个方队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只有基准兵的动作丝毫不差,整个方队才可能“像一整块钢板一样”向前行进。

    牛风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要想找到感觉就得处处敢于吃苦,时刻严于律己。因此,他从军姿、稍息、停止间转法等每一个简单的动作入手,按规范严格标准,坚持做到不美观、不协调不罢休,不达标、不定型不进行下一个课目训练。在正步训练中,要求步幅、步速标准一致,踢腿的速度力度也要迅猛到位。3个多月下来,牛风的体重下降了13斤,皮鞋踢坏了5双。60周年国庆,全家人听说他入选了武警徒步方队都欢欣鼓舞。爸爸每次打电话给他都会问:“风儿啊,你在队伍里是啥位置?我们国庆那天在电视里能看到你吗?”这时,牛风总是嘿嘿一笑:“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靳涵 90后排头兵

    陶爱兵 屈杨 文光

    在济南军区某型火炮方队乘员训练场上,有位个头很高的帅小伙儿站在整个队列的排头,两眼炯炯有神。这个兵叫靳涵,是个“90后”。

    在当初挑选人员的时候,形象、气质都不错的他却连正式阅兵人员也没选上,只当了一名预备队员。原因是,受阅人员不仅要具备军人的基本素质,还要一站4小时军姿不变,眼睛40秒不眨,长期的封闭式管理更是对心理、生理的极大考验。在这些方面,靳涵都有差距。

    刚开始,靳涵没有在自己训练基础差上找原因,反而打起了退堂鼓,仅仅一天时间,就给家里就打了3次电话,说自己想退出阅兵训练。靳涵思想的波动引起了班长史云龙的注意。本来就对年轻战士不放心的班长,对另外两位班长说:“你看他那样子,能让人放心吗?”

    后来,议论传到了靳涵耳朵里,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不服输的性格一下子被激发了。他发誓成不了正式阅兵人员,也要在预备队里干出个样儿来。

    其实预备队员的生活可一点也不轻松惬意。为了改掉站军姿“脖子歪”、经常乱动的毛病,靳涵找来大头针,别在衣领上,这样脖子稍微一动,就会扎得生疼。仅仅两个星期,他的脖子上就留下了58个针眼。为了改掉自己腿夹不紧的毛病,训练时他主动找来背包带把自己的双腿捆上,甚至晚上睡觉也不解开。为了纠正经常眨眼的毛病,他找来火柴棍撑着双眼皮,一个月的时间里,火柴棍折断了8根。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心想当好预备队员的靳涵,没想到在第二次摸底考核中名列前茅,顺利地被调整到正式阅兵人员队列中。

    几个月下来,靳涵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了方队排头兵里第一个“90后”。

 姜春雨 等着在电视上看我吧

    赵启洪 谭荣勇

    京郊阅兵场上,空降兵方队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走过来了。

    在一旁纠正提醒动作的总教练对笔者说:“一个方队能走得整齐划一,基准兵的动作很关键。”

    站在空降兵方队第一排面第一名的基准兵叫姜春雨。此时,他一张古铜色的脸庞,两眼直直地盯着前上方,紧握钢枪,上半身像雕像一般一动不动,踏着节拍,正步向前走。

    总教练告诉笔者,姜春雨是徒步方队最高的一个,身高192厘米。方队刚组建他就被告知,没得选择,个子这么高,只能站排头,训不好只有被淘汰,基准兵的动作必须达到步速和电子秒表一样准,步幅同卡尺一样精。

    然而,训练之初,姜春雨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心。“姜春雨,你步幅不准,时快时慢,身体晃得厉害,把步幅把握好,忽大忽小影响整个方队。”“你走不好,整个方队就走不整齐!”来自方队领导、教员、队员们的批评、提醒甚至埋怨劈头盖脸向他袭来,他一声不吭地听着,心里却直犯愁:自己个子高,体重230多斤,身体协调性不好,有什么更快捷的办法走好呢?

    姜春雨对笔者说,那个时候,他感到压力很大。性格内向但内心倔强的他立下誓言:我行,我能行,我完全能行。

    早上,他第一个到训练场跑步喊口令,晚上,他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就这样,白加黑(白天加黑夜),5+2(周五加双休日),苦加巧(苦练加巧练但不蛮练),他做到了敬礼、摆臂,提胯、踢腿,动作标准,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姜春雨的战友对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开饭时,姜春雨走进饭堂,转一圈回到宿舍,一连几天都这样。原来,为了减肥,他每次开饭都不吃饭,回宿舍喝口开水,然后开始辅助训练。这么做绝对不行!班长给他做工作,教他科学减肥的方法。目前,他的体重由原来的230多斤降到180斤。

    在最近一次跟家人通话时,姜春雨告诉家人:“你们等着在电视上看我吧,我将拿出最佳的状态一流的动作走过天安门。”

    王成诚 从替补队员到基准兵

    邓佑标

    基准兵就是本方队第一排的第一人,是本方队所有队员的参照人。当了基准兵的王成诚很享受当“参照人”的感觉。

    大连舰院的海军学员方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在四年级学员中挑选队员的计划。训练一个半月以后,由于身高标准的提高,1.86米的大四学员王成诚知道机会来了。“都快毕业了,何必去找那份苦吃呢?你能吃得消吗?”“阅兵机会是很难得,但有可能影响你毕业。”战友们一个个善意地泼起“冷水”。事实上,王成诚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作为学院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他还想带领球队打进辽宁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一番思量后,王成诚毅然做出决定:阅兵去!

    初进方队,王成诚的动作赶不上进度,方队只有把这个“大个儿”放在第二排面的替补位置。近40多天的时间里,他在训练场上没有听到过一句表扬。教练员有一次急了,直称他是排面里的“刺”。

    “不能这样子下去!”王成诚心里难受的同时暗下决心。每天夜幕降临,王成诚就把教练员请出来,给自己“开小灶”。队员正常情况每一个半月会穿坏一双皮鞋,这一个半月里,他竟然踢破了两双。

    工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王成诚不仅跟上了训练进度,位置也由排尾调到了排面的第7名,这让他找到了自信。这时,方队在单兵动作比赛中,涌现了一批“踢腿王”、“摆臂王”、“军姿王”,王成诚又找到了目标。训练间隙,他一个个地虚心求艺,大家开玩笑说:“王成诚的师傅真多!”

    教练员半开玩笑地讲述了王成诚的一个“痼癖”动作:每次在宿舍练习踢腿时,他嘴里总是不自觉地发出“唰、唰”的声音,不提醒的话,他从来都意识不到。

    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教练员再次把王成诚送回到“替补席”上,王成诚在这个位置一站又是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王成诚研究起了“心理学”。每天通过自我暗示和调节,提高心理素质:只要一迈步,心里就量起了自己的步幅——是不是75厘米。7月13日上午,这个时间令王成诚终身难忘,他被总教练送上了方队基准兵的位置。

    当了基准兵的王成诚的身高不及后面的3名同志,怎么办?大伙儿集体支招—穿“增高鞋”。由此,王成诚的鞋底多了一块3厘米厚的胶皮,他的鞋也比其他人重1斤!

    杨军强 71分11秒不眨眼

    李永飞 张胜红

    对于战略导弹方阵的乘载员来说,他们的动作并不复杂:挂枪立正、敬礼答词、车里端坐,可要在“简单”中展示火箭兵的精神面貌却不容易。对此,某导弹方队乘载员排头兵杨军强的体会尤为深刻。

    作为乘载员,挂枪静站是考验基本功的首要指标,一次站立三五个小时是常有的事,经常会因为腿脚麻木造成身体晃动,从而影响排面整齐度。杨军强针对这些难题想办法,摸索出“重心转移法”等高招。当腿部出现麻木现象时,可在军姿不变形的前提下,自行将两脚重心进行轻微互换,疏通血液循环;当手臂出现酸痛现象时,在意识中进行“疼痛转移”,将注意力放在调整身体各个部位上,减轻对痛的感知度。这一训法可靠管用,很快在方队得到推广。

    为了达到纹丝不动、精神抖擞、自然刚毅等阅兵要求,这位生活中嘻嘻哈哈的“乐天派”收起毫无顾忌的笑容,找来奥运会礼仪小姐的训练光盘反复观摩学习,采取口含扑克、对镜纠正等办法苦练巧练,最终练就出面含笑容却不失威严的“阅兵表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为了练眼功,杨军强对着阳光练“不眨功”,盯住某个固定物体练凝神聚焦,他还请战友拿着物品在眼前一边晃动一边和自己聊天,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他不仅凭着71分11秒不眨眼的纪录成为方队“瞪眼王”,还因为双目传神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在“全程淘汰、按绩排位”训练考核模式下,杨军强不但稳居排头位置,还因为成绩突出被全军地面装备方队指挥部表彰为“训练之星”。

     张如军 差点被淘汰

    李兵峰 钟福明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今年是二炮部队首次组建徒步方队参加国庆阅兵,作为第二炮兵学员方队第一牌面的排头兵,22岁的张如军信心满满。

    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他却因为队列动作不到位,差点从排头兵的位置上被淘汰。

    那是进驻阅兵村后,徒步方队进行第一次考核时,张如军没有把握住身体平衡,上体左右打了一下晃,结果整个方队的牌面都跟着“晃动”。因此,整个方队的考核成绩都落在了后面。中队长不客气地对他说: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换人!

    从那以后,他成了方队出名的“拼命三郎”,每天加压进行大强度、超常规的训练。看似简单的军姿站立,需要超强的体力和意志。仅仅军姿训练就要求1小时不动,2小时不晃,3小时不倒,40秒不眨眼。

    他主动加压,将标准提高到“4小时不动、6小时不倒”。为了保持上体正直,他吃饭时,别着木架子,晚上睡觉时,不用枕头,直接躺在硬床板上。一次,张如军听参加过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阅兵任务的教练员说,紧贴墙根站立能克服军姿不正的问题。他就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站上半小时。

    踢正步要求双腿挺直。每天训练间隙,张如军就让队友坐在他的脚腕上压腿,睡觉时还用背包绳将自己的双腿捆住。

    作为排头兵,走直线和把握好步幅、步速非常重要。为此,他就有意识地加强夜训和盲训,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闭上眼睛训练,看自己会不会走偏,最终达到了要求。

    为达到“走百米不差毫厘、走百步不差分秒”的目标,他每天在训练场,顶着炎炎烈日来回练习踢腿,一天平均要走十五六公里。进驻北京4个多月以来,每次换新靴子,他的靴子总是磨损得最厉害。现在的张如军最盼望的是10月1日快点到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