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
星期

国庆阅兵气象保卫战

本报记者 赵飞鹏 特约记者 李国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8    [打印] [关闭]

    

空军某机场的消雾车

    

    经过改装的运输机

    

    运输机内部

     根据近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10月1日北京出现低云天气的概率为 36%,出现降水的概率不超过 20%。为保证阅兵顺利进行,空军专门改装中型运输机18架,成立了阅兵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如果国庆节出现低云、降水天气,他们将与北京市气象部门合作,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

    9月15日,华北空军某机场天高云淡。透过落满灰尘的纱窗,空军司令部气象局崔廉清副局长看了一眼窗外的天空说:“这样的好天气是不适合外场试验的,我们的试验需要的是低云天气。”

    崔廉清此时的一个重要临时身份是国庆首都阅兵空军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负责人。此时,北京郊区的各个阅兵村里,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不断变小,三军官兵加紧训练,为国庆受阅冲刺,崔廉清正带领着一支特殊的队伍,驻扎在此地进行消云减雨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他们要努力为国庆阅兵“争取”一个好天气。

    最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

    “秋高气爽”是人们常用的说法,但对于从事了30年气象工作的崔廉清来说,他清楚这个词在北京,要到10月中旬以后才会显得恰如其分。而阅兵举行的10月1日,正是北京夏秋转换的时节,低云、降水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空军司令部气象局专门研究了近4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发现,国庆节北京出现2000米以下低云的概率为36%,降水概率不超过20%,而北京附近机场起雾的概率为5%~10%。

    “地面受阅部队对天气的要求不高,而空中梯队受天气影响大——机场大雾天气会影响飞机起飞,低云、降水则直接影响空中梯队的安全和受阅效果。”崔廉清说。

    然而,大雾天气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在几百公里外另一处某空中梯队驻训的阅兵机场,外场上整齐停放着24台涡喷消雾车。几天前使用涡喷消雾车的人工消雾试验证明,消雾车的作业效果不错。

    崔廉清说:“涡喷消雾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世界上少数民用机场也在使用。”

    不过,低云降雨仍然是受阅空中梯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空军专门成立了国庆首都阅兵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统筹各方力量,并协调北京市气象部门,共同应对10月1日可能出现的低云和降水天气。

    崔廉清带领的“特殊”团队集合了军内顶尖人工影响天气专家、航空兵某运输机师部分官兵、空降特种兵等“精兵强将”。

    据说,解放军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的专家不会超过10个人,阅兵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几乎将他们全部邀请来做技术顾问。其中72岁的黄培强老人是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教授,从事气象工作47年,是国内知名的人工影响天气专家之一。

    与黄教授同住一间宿舍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濮江平教授专攻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检验”,这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外场试验中的每个架次,他都要跟着一起飞行,为了防止空中呕吐,他常常不敢吃饱饭。

    担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中飞行任务的是空军航空兵某运输机师,该师参与地方人工增雨作业经验丰富。

    为了完成阅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军专门在该师改装了18架中型运输机,其中8架支援给了北京市的气象部门。这些改装后的运输机机舱内安装了巨型漏斗,可盛装数吨催化剂,并且加装了流量控制器,从而实现了催化剂的精准均匀播撒。

    执行空中撒播催化剂任务的是空降兵某团的特种兵们,他们曾多次从这种型号的运输机上练习跳伞,但这次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将消云减雨的催化剂播撒完毕。

    按照预想,国庆节如果出现低云、降水天气,10月1日凌晨,与北京市气象部门协同,空军18架运输机将搭载空降兵飞往阅兵保护区,必要时进入空中梯队基准航线,编队、双机或者单机作业后返回。

    几个小时后,当人们看到阅兵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这些“幕后英雄”已经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

    难度远大于奥运会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活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理论研究没有重大突破,加上成本高、缺乏资金支持等原因,欧美等国对这项试验的热情逐渐减小,但俄罗斯一直保持着连续的研究。我国对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主要在水资源利用以及农作物防雹等方面。

    中国空军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空军曾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作业试验,其中包括国庆35周年、国庆50周年阅兵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参与此次任务的解放军理工大学黄培强教授曾亲历国庆35周年、50周年阅兵以及奥运会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35周年时遇到了低云天气,空军出动了多架飞机进行消云作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黄教授说。

    而国庆50周年时,空军事先进行了大量试验作业,后来因故中止。这一年并未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008年的奥运会是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史上“里程碑性的事件”,黄培强教授作为受邀顾问,在指挥大厅内目睹了整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实施过程。

    但在黄教授看来,奥运会的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与今年的国庆阅兵气象保障有很多不同之处,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

    “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奥运会在8月份举行,面对的是小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容易处理。而今年的国庆阅兵要面对的是大范围的系统性天气,需要影响的范围不可同日而语。”黄培强教授说。

    在气象理论中,有冷云和暖云之说。冷暖云的划分以零摄氏度为界,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的云为暖云,零摄氏度以下的云为冷云。冷暖云的交界线一般在高空 3200米至3500米之间。

    “第二是影响的对象不同了。”黄教授解释说,“奥运会时消云减雨作业的对象是冷云,消减冷云的理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而这次阅兵消云减雨作业的对象是暖云,消减暖云目前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

    “因此,可以说国庆阅兵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难度远远大于奥运会人工影响天气的难度。”崔副局长说。

    人工影响天气还是一门不完备的学科

    自9月初进驻空军某机场以来,选取阴天低云气象条件,阅兵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已经组织实施了3次外场作业试验。从地面拍摄的照片以及空中侦察机跟拍的视频看,“对于消除系统性的低云,有一定的效果。”

    黄培强教授说:“从照片上看,薄云在小范围内,基本消除了,厚云变薄,云底抬高了。”

    但崔廉清对此保持着冷静的态度,“毕竟只有3次试验,这些数据只能作为我们制定实施方案的一个参考,实际的效果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他表示,此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任务既是一项重大的科学试验,同时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能将试验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庆60周年阅兵是他们整个团队的骄傲,能亲自参加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作业试验是他一生中难忘的经历。

    “人定胜天”这样的“豪言”似乎很少从气象专家的口中说出。今年8月,崔廉清曾参加了北京市气象局邀请的两位俄罗斯人工影响天气专家的报告会,他们曾担任北京奥运会的顾问。俄方专家在演讲时坦诚地说:“在局域对流性天气上,减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人工影响天气毕竟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我们希望中国的同行能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崔廉清很认同这种说法,他说:“人工影响天气毕竟还是一门不完备的学科。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类对大气规律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作业的能量与自然的能量相比也是极其有限的。但是从保障国庆首都阅兵活动的重要意义上讲,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尽最大努力完成好这项光荣而艰苦的任务,我相信我们团队会不辱使命。”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人工影响天气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遇到恶劣气象比如雷电,作业飞机也就无法起飞。在指挥部制定的预案中也充分考虑了这种特殊情况。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也希望老天帮忙。”黄培强教授说。

    如今,距离10月1日阅兵还有10多天,指挥部里的工作人员更加忙碌,他们要将已经很细致的实施方案继续完善,并与北京市气象部门做好协商沟通,还要抓住难得的天气进行作业试验,每一个人都被当成好几个人用。

    崔廉清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说:“一旦国庆节出现低云天气,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按照预定计划方案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我希望作业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我更希望,10月1日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本文图片由空军司令部气象局提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