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6个民族少先队员捐献的红领巾缝制而成
“特殊国旗”献礼新中国六十华诞
9月19日,北京广西大厦,来自广西的少先队员与北京的小朋友在用红领巾缝制的国旗旁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陈剑摄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记者包丽敏)一面由全国56个民族少先队员捐献的红领巾拼接缝制的“特殊国旗”,今天在北京制成:来自广西的壮族小姑娘唐琴麟和她的伙伴一起绣下最后一行,然后把这面国旗交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民手中。这面“特殊国旗”将由该馆永久收藏。
这面长10米、宽6米的大幅国旗,由416条红领巾缝制而成。这些红领巾有的来自中越边境的小学,有的来自侗族的乡村小学,有的来自广西百色老区的希望小学……它们颜色深浅不一,大小略有差别,被紧密地缝在一起。
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过程的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董立敢说,这面国旗要比国旗班每天在天安门升起的特号国旗大得多。
9月初,随着团广西区委、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和广西少工委主办的“红领巾心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启动,南宁市新民中学全体少先队员的代表向全国56个民族的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征集各族少先队员的红领巾,缝制成五星红旗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短短十几天内,一条条来自全国各地的红领巾汇集到团广西区委和广西少工委。随红领巾一起寄来的,还有各族小朋友对祖国的祝福。傈僳族小朋友蔡友清说:“祖国,我永远爱你!”藏族小朋友旦曾松热则表示:“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民族大团结,扎西德勒!”
“国家博物馆至今收藏各种国旗近百面,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面象征着民族大团结的国旗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季如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