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军队的“名片”
这将是解放军军乐团第14次执行国庆庆典和阅兵演奏任务。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司礼部队和大型专业管乐艺术团体,他们圆满完成了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内外事司礼演奏任务7000多次,迎送过160多个国家近千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领导人,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国家重大庆典、重要会议的演奏任务。
用音乐传递和平友谊
军乐,诞生于战争;远离了战争,军乐又传递着和平与友谊。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宴请来访的尼克松总统。伴随着军乐团演奏的悠扬的席间音乐,两国领导人进行着友好的交谈。乐队此时演奏起了来自尼克松家乡的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坚》、《牧场上的家》和《火鸡在草堆里》。这些乐曲也是尼克松竞选胜利时使用过的乐曲,听到熟悉的音乐,尼克松停住了话语,他的目光投向乐队,脸上露出惊讶又喜悦的神情。
宴会结束时,尼克松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专门到乐队前敬酒表示感谢。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他还专门提到了这个难忘的细节。
2008年4月8日,海南博鳌风光旖旎,海风习习。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亚市举行欢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第七次年会的各国贵宾。此次参加论坛的国家有10多个,司礼任务繁重,标准要求高。
军乐团的队员心中始终紧绷一根弦:自己不但是一名乐队队员,更是一名外交战士。刚到海南,一些队员患急性肠炎,相继出现头晕、腹泻等症状。4月13日,为了完成好胡锦涛主席欢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的仪式司礼演奏任务,几名生病的队员,拔下正在输液的针头,和大家一道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精神抖擞地列队在仪式现场。
随着指挥棒优美地划动,铿锵的军乐立时响起,大家完美地将长达3分钟的智利国歌背谱演奏了下来。当军乐声停止的瞬间,智利总统带头鼓掌,全场随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在外事场合非常罕见。
解放军军乐团圆满完成千百次外事任务,成为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名片”。
用音乐展示国威军威
国歌,是国家的代表。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军乐队与三军仪仗队同时进驻香港,这是军乐队首次执行由两国政府共同组织、主持的司礼演奏任务。
为了这庄严神圣的一刻,军乐团准备了好几个月。队员们深知,香港回归仪式上的任何一点失误,都将带来无法挽回的政治影响。国歌早奏一秒,就会违反谈判规定,晚奏一秒,就是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延续。队员们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日夜苦练。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心声的国歌准时奏响,军乐战士们完美地将《义勇军进行曲》传向世界。军乐团高标准地完成了交接仪式、特区政府成立、香港各界庆祝演出等重要活动的司礼音乐演奏任务。担任交接仪式中方司仪的外交部领导对军乐团说:“你们的国歌演奏得非常准确、非常好,一分一秒都不差,很严谨。”香港媒体也对军乐团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
军乐团是我国演奏国歌次数最多的乐队。自我国申奥成功之后,军乐团全体成员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自己的国歌。2007年9月,奥组委正式下达了军乐团在奥运会开、闭幕式和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演奏欢迎进行曲和国歌的任务。全体队员异常兴奋,决心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他们多次组织演奏员到仪仗大队接受队列训练,在高温酷暑下站军姿、练体力,形成了一支奥运史上最大的203人的军乐队。为确保演奏质量,他们将曾经千万次演奏过的国歌反复排练,还让全团小号手把国歌引子当做每天必练的基本功。
2008年8月8日晚,奥运会开幕式上,军乐团先后奏响欢迎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自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演奏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起,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时刻,解放军军乐团都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和出色的业务技能高奏国歌。在上万次演奏中,他们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被称为演奏国歌的“国家队”。
用音乐传播中华文明
1987年12月,军乐团接到通知,与中国建交的泰国邀请中国军乐团赴泰国演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首次邀请我国军乐团出访演出。接到通知后,队员们激动万分。
几天后,一支由70人组成的代表团飞抵曼谷。在曼谷体育馆里,各国军乐团拿出了看家本领。演出进行一半时,中国军乐团出场演奏,整齐划一的队列、震天的锣鼓声、悠扬的唢呐声和各种西洋乐器的声音交相融合,一曲曲铿锵激昂的旋律在体育馆久久回荡。当中国军乐团演出完毕退场后,一些外国观众一路追到场外鼓掌欢呼。
2004年1月20日,应德国不莱梅国际音乐节组委会邀请,军乐团派出78人的代表团,参加第40届不莱梅国际音乐节。每年一度的不莱梅国际音乐节,堪称欧洲最著名的国际性军乐盛会。
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四,他们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埃及等10个国家的军乐团队同台献艺,连演7场,其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数万观众的如潮掌声以及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大年初一晚上,第40届“不莱梅国际音乐节”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军乐团别具一格的出场仪式,令全场4000多名各国观众掌声雷动。在整齐威武的戎装队列中,身着鲜艳傣族服装的少男少女翩翩起舞,边奏、边唱、边表演的演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他们选用的全部是中国乐曲,在传统的队列行进模式中,还增加了军乐演奏员的表演成分,并融入了男女声独唱、合唱、二重唱和民族舞蹈表演。
素以音乐鉴赏力强著称的德国人深为中国军乐团的精彩表演所折服,不时和着中国民乐的节拍极富节奏地使劲鼓掌。事前,组委会对每个代表队的演出时间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每场演出不得超过10分钟。在演出中,观众报以9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使得军乐团的演出不得不超时两分钟。据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因掌声而导致超时的演出在军乐节上还是第一次。组委会主席赖梅斯兴奋地说:“虽然你们的节目超了两分钟,但你们的演出非常精彩,很有特色,观众非常喜欢,非常欢迎。”
用音乐服务三军将士
几十年来,军乐战士们上高山下海岛,走戈壁穿丛林,足迹遍及除台湾省以外祖国的山山水水。
1995年8月,军乐团派出55人的代表团飞赴西藏慰问演出。到达拉萨后,由于海拔较高,演员们不久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西藏军区领导看到军乐团的队员有些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建议把首场演出推迟一天,但军乐团队员们却一再坚持,演出如期进行。
7时30分,当军乐团演员以饱满的精神、整齐的阵容出现在舞台上时,全场掌声雷动。管乐主要依靠气息吹奏,高原氧气不足内地一半,加上高山反应,连续吹奏,大家不得不靠大量的药物和吸氧来维持。乐队指挥张建民台上潇洒有力,走下台时却头晕目眩,上气不接下气,正在演奏的苏勇突然鼻孔流血,他趁换曲的瞬间,用手纸一塞,又继续吹奏。首场演出,军乐团就坚持了两小时10分钟。广大官兵激动地说:“军乐团是靠着‘半口气’在高原演出了一台完整的、精湛的音乐会。”
他们不仅把优秀精神食粮送到部队,还把为基层培养管乐人才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历次下部队演出过程中,他们累计开展军乐艺术讲座200多场次,赠送音响、乐谱和教材逾万份,为100多支乐队培养了近万名演奏、指挥和艺术管理人才。
2005年5月21日至6月6日,军乐团组织由34人组成的6个辅导小组,分赴全军基层部队开展培训活动。战士们兴奋地说:“他们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还留下一支不走的乐队。”
军乐团向来坚持为兵服务不打折扣,为兵送暖不留遗憾。2003年11月,在赴福建慰问演出时,为了驻守在海岛哨所的5名执勤的战士能看到演出,他们派出小分队一路坐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又身背乐器徒步攀爬1个多小时才赶到哨所,满怀激情地为战士们奉献了近两个小时的专场音乐会。激动万分的守岛战士们最后与军乐团官兵一起高唱起了《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