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

那些浸润在家国情怀中的爱国观

陈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2    [打印] [关闭]
    共和国60华诞的日子越来越近,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喜迎国庆的气氛越来越浓,就连市井百姓,也在绞尽脑汁想着为祖国母亲备上一份怎样的厚礼。

    文化不同,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也各异。前些日子,《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称,美国人的爱国表现和我们有很大不同。绝大部分美国人觉得爱国就是为美国感到自豪,他们觉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能生活在美国非常好。美国人觉得爱国,就要转化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背一个有美国国旗的包和穿一件有美国国旗图案的衣服,所以在独立日那天,会有很多人穿星条旗图案的衣服。

    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习惯将国旗“穿”在身上,我们表达爱国的方式相对含蓄,不过,“爱国就要转化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式观念”似乎值得借鉴一番。爱国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可以具化到为国庆精心准备一份厚礼,也可以细小到轻声送一句祝福。

    可以看到,在众多媒体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里,“国家”这个宏大的概念被具象为“国”与“家”,不少媒体上“国·家”这个板块成了民众抒发爱国情怀的重要出口。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这些传唱的歌谣里无不透露着民众对“国”与“家”关系最本质的认知。在这种认知背后,凝聚着的其实是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而基于家国观念之上爱国情怀的释放,才是最朴实,也最容易打动人心的。

    “家国情怀”这个词听起来是那么古老,而事实上,“国”与“家”交融的观念并不古老,它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逐步在国人心中固化起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在中国人心目中,国与家是有疏离感的。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国是帝王天子的,跟百姓关系不大。由此,国事政治是皇家的事,并不是百姓的平常事,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尽管历史上有那么多帝王与民同乐的佳话,但那无非是一场场展示帝王统治之下盛世王朝的政治秀。而新中国的成立,真正让人民翻身做主人,“小家”的宁馨祥和与“大国”的风平浪静才真正声气相闻,这个时候,爱国与爱家才真正统一起来。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之下,当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感受到自己和国家息息相关之后,“我的传奇”才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传奇,“我”才可能和这个国家共同成长。

    或许因为这种现代的公民意识萌生较晚,中国人在释放爱国情感的时候,大多还依托于“大事件”的契机,比如奥运,比如地震,比如60年大庆等等。当这些“大事件”到来之时,爱国情感的释放无可比拟,但更多时候,它们都静悄悄地潜伏在角落里,没有完全转化到日常生活中来。

    当然,如果把爱国的视野放得更开一些,国人的爱国举动也并非全都处于被动状态。比如,平日里网络上喧嚣着的各式各样的“网友曝”,那也都是“公民意识”的释放。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也是爱国方式之一种。正因为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每一个公民才自觉承担起了监督并建设这个国家的使命。

    爱国的方式有千万种,而仅仅靠教化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成熟的爱国方式。“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气脉,但它更是公民意识积累的结果。当新中国迎来60华诞的时候,我们更要看到,百年中国的新生与变革中“公民强,则中国强;公民智,则中国智”的价值所在。在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路程里,公民身份的觉醒与长成注定是最重要的脉络之一,也注定是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经之路。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