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秋颁一个“烟灰缸奖”?
千元香烟贵不贵?照样抢购排长队。办事它是敲门砖,孝敬领导不算贿。买的不抽抽的不买,袋里一揣叫地位。民谣很生动,写实兼写意,但却也无奈。它可能因周久耕而在某个特定时段有所收敛,但指望它就此洗心革面,多少有点过于天真了——这不是一个只涉烟瘾烟品和烟草审美格调的问题,与其眉来眼去的还有公关学、世俗社会学的暧昧欲求。用一句摩登的话说:弟送的不是天价,是委屈和无奈;哥抽的不是尊贵,是欣慰与满足,是身份与权力。
对于因周久耕事件而有所收敛的天价烟终端消费者,对于急需若干适当名目和由头的公关策划者而言,类似中秋这样的人间主题佳节,简直就是通向胜利的美妙捷径。并且,它还可能是最端庄得体的主持司仪和导购小姐——省却了多少言词周折,滤去了多少繁文缛节啊。人间主题佳节成了借力打力的公关红娘,天价烟就此汹涌上位,而站在民谣的角度,或者,居于主流民意的角度,是否应据此为中秋节颁一个“烟灰缸奖”呢?
需要说明一下“烟灰缸奖”的身份来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定期举行会议,在此期间,与会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会评出一个特别的奖项,即“烟灰缸奖”。它专门颁给控烟工作不积极的国家。如此可知,它颇类似著名的电影讽刺奖项金酸莓奖。或许会有人为中秋节鸣冤叫屈:与控烟工作不积极的国家或政府机构相比,中秋实在冤莫大焉!从唐初成为较固定的民俗节日开始,其从来只容纳亲情的、诗意的、文化的等健康元素内涵,辗转至今,焉能不明不白地给低俗权力消费趣味、社会趣味背黑锅?
古老中秋的现世“冤情”当然颇让人同情,再冲动激愤的民谣与民意,也不会简单粗糙到棒喝无辜——现在的难题是,以天价烟为代表的既有烟草利益格局几乎牢不可破、独成一统,以公务烟消费为代表的奢侈权力消费始终缺乏刚性监管机制的约束,而以豪烟公关为代表的世俗化社会话语趣味,似乎又是如此根深蒂固难以消解,环顾左右,除了将文弱无语的人情中秋拉出来褒贬寄喻一二,实在是别无良策了。
但愿,那些似乎牢不可破的利益体成员,能够读懂深蕴其中、悠长而沉重的激愤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