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

走向复兴的六十年征程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二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2    [打印] [关闭]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时间进入2009年,当世界将目光投向东方,重温60年前毛泽东主席这段满怀豪情的宣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日渐清晰。惊叹中国跨越的速度,感慨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际金融危机卷起的迷茫与反思中,世界希望“读懂中国”。

    所有对近200年来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将新中国60年来的现代化征程视作坦途。这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前承几代人的抗争与探索,后启一个民族的光荣和梦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每一步跨越都孕育于风险和挑战,每一个脚印都写满了奋斗与艰辛。

    推翻旧中国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经济文化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中华儿女奋发图强,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自主的经济、强大的国防捍卫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浓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凝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在一穷二白的大地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卷。

    所有对近200年来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将新中国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视为偶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必须找到适合国情的模式和道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深植于本国的现实国情、历史传统,每一次变革都彰显着智慧和勇气,每一个转折都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解放思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摒弃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反对走否定社会主义的邪路,改革开放的中国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作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尺,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指针。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成为人民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最多的30年,成为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创新活力不断涌流的30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实现中,获得了最根本、最长远、最可持续的强大动力。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60年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使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有着5000年厚重历史的中华民族,正迎来震烁古今的伟大复兴。(载9月2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发)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