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

认真负责引起内心矛盾
自我松绑别忘享受当下

■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杨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2    [打印] [关闭]
    看了这两个故事,大部分人对其中的情节、感受肯定很熟悉,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去看场电影还是复习功课?是回家陪爱人、孩子还是加班?是酣畅淋漓地玩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小到大,无数次我们经历“该做的”遇到“想做的”时带来的矛盾,常常,当矛盾出现时我们抉择的箭头又会指向“该做的”,理由很多:我们要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负责,不可以任性地浪费时间;我们要过有意义的生活,一寸光阴一寸金,怎么能虚度光阴……然后,因为我们的毅力与坚持做了很多应该做的事,我们可能会取得些成功,获得自己认为应该拥有的东西:让自己说得出口的学历、可以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可以从容应对买房、买车的薪水……我们觉得当我们拥有了这些就可以变得快乐。但是当我们真这样做时快乐就像和我们捉迷藏,它只在我们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时出现一下,大部分时候却踪迹全无。好像故事中的孙蓉蓉,越努力却觉得离快乐越远。

    “想做的”常常是我们发自内心感兴趣的事情。它是我们内心活力与创造力的源泉,是对属于个人生活意义的呼唤。但是它的声音常被忽略,因为遵从来自父母的声音和社会的声音常常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一个被父母认为内向的孩子,可能会遵从父母的意愿,认为外向更好,所以代表外向的事就成了“该做的”;当稳定、有福利保障的工作被认为是好工作时,谋求这样一份工作就成为很多求职者“该做的”……做“该做的”让我们成为父母的好孩子,社会的认同者,好像孙蓉蓉这样做时,会被师兄认同。

    这些认同表面上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生活,实质上却带我们走上与自己的心越来越远的路,因为当遵从“该做的”时,我们首先否认的是自己,在否认自己的基础上做事,的确会越做越不快乐,常常我们只在拥有那一刻感觉到快乐,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认为自己是可以或值得拥有的,所以拥有的一瞬间也就是下一次证明的开始,这就是快乐和我们捉迷藏的原因。

    俗话说乐而忘忧,做“想做的”、有趣的事,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工作和生活。恰恰是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想做的”事情让我们去尝试不同,帮助我们拓宽生命体验,甚至建立新的大脑神经连接,发掘新的潜能。书法家写字时很重要也很难的是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如何去留,那是一幅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做的”事就像那字与字之间的空白,滋养生命可以成为自己的作品。

    很多时候,“该做的”和“想做的”并不那么容易分清楚,因为很多“该做的”观念是悄无声息地侵占我们的生命的,比如孙蓉蓉的“我应该做个完美的人”、柚子的“照顾孩子是应该牺牲妈妈的爱好的”、洋子的“应该牺牲自己照顾家庭”,还有很多我们常听到的社会的声音“你应该勤奋”、“你应该谦虚”、“女孩子应该庄重”,这时我们最好问问自己,这个声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说的?常常在回到最初那点时,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哦,那个想法原来自己从来都没想过是否适合自己,就那样理所当然地遵从了,所以现在可以重新考虑和做个决定是否要成为那样的人,及成为那样的人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当想清楚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从“应该”这个词上被松绑下来,从想做的角度去看要做些什么,比如,孙蓉蓉可以选择继续完美,也可以选择对完美说“不”,但无论如何,当她是从自己想做的角度去选择时,更容易活在当下,乐在其中,而不是遭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折磨;对于洋子,也许她继续选择做不喜欢的工作,但那已不是她不得不的牺牲,而是她乐于用这个阶段的工作来报答父母,当然,洋子也可能选择既可以照顾好自己也能报答家庭的发展。

    所以,“想做的”引领我们成为自己,“该做的”让我们和自己做斗争。当我们从“该做的”中解困,“想做的”常常才会浮出水面,让我们安享生命当下的意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