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
生活中的心理学

就是喜欢唱反调的那一个

■郭韶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2    [打印] [关闭]
    朋友喜欢唱反调,或者说,他的观点总是与人不一样。可是偏偏,他的办公室里常常聚集了一批人。一个东西,别人都说好没有用,只有他说好,才是真的好;一件衣服,别人都大赞也没用,远远比不上他一个人的小赞;一篇文章,得到了90%以上人的肯定,如果没有他点头,那么,当事人心里总是疙疙瘩瘩。大家似乎都以征服他的意志为最高境界,尽管都知道他的肯定性表达总是很稀缺。

    这天,同事李早早来到办公室,在电脑上展示新家的装修图,在朋友到来之前,大家的吹捧声不断,可是李不为所动。朋友姗姗来迟,看了一眼,没说话,被逼急了,终于说,“恕不评论”。于是整个下午,李都试图说服这个反对者。别的无数肯定者,权重都不及这个反对者。可是,无论他怎样找角度,找论据,就是改变不了朋友的心意。而越是改变不了,朋友的意见就显得越重要。显然,策反1个异己者远远比降服100个追随者更有劲。

    想起读书时的一个女孩,她着实称得上是美女,追随者无数,可就是那个故意和她作对的男生,入了她的法眼。于是,她处心积虑要降服这个男生,他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是我不够出色还是他眼界太高?反正,无论什么原因,都足以引起她的好奇。等她终于胜利收兵,却发现自己未见得有多喜欢这个男生,只是他的忽视引起了自己的好胜心而已。相信很多恋爱中的男人都用过类似的伎俩吧,当正面攻势不能吸引一个女孩的时候,换个角度,让自己进入刁难者的阵营,当这个阵营比较稀缺的时候,反而容易胜出。

    我们总是喜欢历尽艰辛的征战,却鄙视不战而胜的果实。心理学上有一个研究,叫做“改宗的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简而言之,人们喜爱改变观点者甚于喜爱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

    有没有发现,当你发表一个言论,下面全是沉默或者附和的时候,其实你未见得有多大成就感,但是,当有人激烈反对,而你又当众收服了他,那种挑战与成就感,总是让人觉得意义非凡;

    当你的另一半对你言听计从,你说什么对方听什么,其实你并不感到欢欣鼓舞,相反,当你们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双方的意见都可以推倒重来,这样的关系,会更加让你感到倾心(当然,有些大男子主义或者女权主义除外)。

    显然,当你批判那个反对者,并诱使他改变观点时,会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当这种假想的能力变成事实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而之前,那个说出“可怕观点”的人,就算最初令你不悦,可是旋即就会被这种成就感所淹没。到最后,你会因为恋上这种成就感,而变得比较重视这个人。

    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毒舌”,那些跟自己关系很近的人,总是说出想象不到的难听话,尽管可能是事实,放在几年前,我总是要纠结一段时间,但是现在,这些反对的声音丝毫动摇不了自己的信念,相反,会觉得很可亲。当有一天,那个“毒舌”惊讶地收回自己的论断,心中会升起一段欢歌,因为,自己成功地用行动改宗了他。

    这就是为何那个喜欢说“不”的个性人士如此招人待见,那个总在说“是”的好好先生却被人鄙视,那个没有是非的领导让下属觉得没有能力,那个仗义执言的朋友却让人尊敬有加。改宗效应罢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