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勉为其难 美以巴会谈冷淡收场
巴以双方冷淡的不合作态度,让就任总统后首轮三方会谈的东道主奥巴马很是恼火、无奈。
苦心撮合数月 无奈结果尴尬
在会谈现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都没有发表讲话。两人面无表情,甚至没有“例行微笑”,礼貌性的握手看上去也相当不情愿。
三方会谈后,奥巴马没有掩饰对会谈的失望。他面露愠色,不耐烦地说:“我们该谈的都谈够了。我们必须停止冲突。现在有一扇和平之窗,但是它随时可能关闭。”
美国媒体认为,美方耗费几个月的心力促成巴以双方领导人坐到了谈判桌前,但两人的距离并未拉近。除了石头一样冰冷的表情和无实质内容的“继续谈”的口头承诺,三方在这场煞费苦心捏合成的“历史性”会谈中皆无任何收获。
吃力不讨好 两边不买账
三方会谈前,奥巴马曾与内塔尼亚胡、阿巴斯分别举行了双边会晤。他呼吁以巴双方努力打破困扰数代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僵局,结束无休止的冲突及其带来的痛苦,劝双方应大胆地为实现更大的目标而做出一些牺牲。但在两个小时的三方会面中,巴以双方依然未达成任何共识。
其实,这个结果早已是意料之中的。
此前,阿巴斯公开声明恢复谈判的两大基础是以方必须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建设犹太人定居点、撤离1967年中东战争结束后占领的土地。而以方几乎根本就不认同这一谈判基础。
在以方停建新的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奥巴马在三方会谈中确实也对以色列再次施压。但他仅仅使用“约束”一词,而非“停止”或“冻结”等字眼。结果是吃力不讨好:以色列不买账,巴勒斯坦更不高兴。
“历史性”会面仅是延续历史
18年来,巴以和谈一路坎坷,和谈成果乏善可陈。
1991年中东问题马德里会议虽然使巴以直接谈判成为可能,但由于频繁的暴力冲突,巴以各自的内部矛盾和政权更迭,以及受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等错综复杂的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巴以和谈几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2007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时,时任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阿巴斯曾承诺重启和谈,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并依照“两国方案”最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但由于彼此积怨深重以及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会议勉强促成的巴以和谈也昙花一现。
背负历史包袱 巴以仍无互信
奥巴马就任总统8个月来,多次声言要把重启巴以和谈作为外交突破点之一。就职第二天,他便任命前参议员乔治·米切尔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
米切尔几个月来频繁穿梭于巴、以及相关国家之间,欲为巴以恢复和谈铺路。但以、巴对各自诉求均不退让,斡旋迄今收效不大。
一些美国官员说,尽管这次三方会谈没有实质性成果,但至少预示一个“新阶段开始”。奥巴马会后将展开一系列密集安排:一面命令米切尔本周在纽约继续会晤巴以官员,邀请他们出席下周在华盛顿召开的会晤,另一方面,要求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0月间就巴以局势进展向他作出全面汇报。
奥巴马当天在演讲时谈道:“简而言之,讨论开启谈判已是过去的事,现在要向前迈进……我们不能再延续先前的模式:试探性地走出几步接着又退回来。”
他说:“我向两位领导人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虽然障碍重重,双方背负历史包袱,存在互不信任,但我们必须要找到前进的路。”
照片:美国总统奥巴马(中)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2日在纽约举行的三方会谈冷冷收场,无任何突破性进展。新华社/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