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

小学语文的真正问题是现代价值缺失

杨于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4    [打印] [关闭]
    浙江三位语文老师,最近给小学语文教材挑毛病,发现某些名人美德故事是假的。比如爱迪生母亲接受阑尾炎手术,爱迪生用反光镜提供“照明”,当时还没阑尾炎手术;陈毅探母,查无实据。故事是假的,以下结论似乎就顺理成章:小学语文用美德“绑架”了孩子。

    首先,这里涉及美德故事的真实性问题。美德寓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有人较真,要翻开二十四史、相关传记、回忆录进行考证,那真的会感到失望。所谓割股疗亲、凿壁囊萤之类,即便史书有所记载,所据大抵也是传闻,较真起来,多半查无实据。但作为美德故事,它们还是参与了对社会道德观念、个人道德修养的型塑。

    简单用“真实”标准来衡量,西方用于教化的道德故事可能更属虚妄。西方人道德观念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圣经》,而《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没有真实性可言。较起真来,《圣经》宣扬的道德观念还自相矛盾,比如耶稣既鼓吹财富“马太效应”,又诅咒“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但它还是西方人的道德教材。

    这又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美德教育是否必要,是否有害。道德是社会的黏合剂,它规范人们的价值取舍和所行所止,生成社会的基础秩序。所谓美德,是指那些可以增强人格力量的道德要求,不论西方东方,每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的。在西方自由主义氛围下,人的私德总体在缩窄,但基本的美德还是要有的,比如诚实、守信、勇气等等。相应地,美德教育就不可少。

    中国用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西方故事,现在陆续被人考证出来,属于无中生有。有一个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儿时的故事,说华盛顿用自己的小斧头砍掉了父亲的樱桃树,父亲已经放出狠话,但华盛顿还是勇敢地站出来认了错,父亲认为这是“千棵樱桃树不换”的品质。此类故事,要说作伪,始作俑者也是西方人自己,而非中国人自欺。既然西方人这样教育孩子,中国人拿来作为教材,似乎也无大碍。

    这不是说,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没有问题,事实上,小学语文课本问题不少。有人主张,语文只传授语言、文学知识,其他免谈。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语文除了讲授语言文学知识外,还是灌输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意义的平台。现有小学语文课本的问题,不是它用道德“绑架”了孩子,而是很多观念、价值已经不合时宜,缺失一个现代社会所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

    人性问题,应该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了,现在重新流行的《三字经》,起首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也讲“披着羊皮的狼”,但此狼喻指敌人,无关人性。正常的人,似乎都是性善的。在这一点上,中西教育上的差别就出来了,西方主流是性恶论,也有性善说,具有多元主义特征;而中国宣扬人性本善,于是课本讲了太多的好人好事。倒是像《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动漫,给孩子开了真正的人性启蒙课,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再比如,我们的道德教育,片面地宣扬孝顺、节俭、谦让、服从的道德,而漠视独立、权利这样的现代价值观念,使现代人格存在传统与现代失衡的现象。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就不算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而是有更多臣民色彩。

    这样看来,小学语文课本的问题就不是美德故事的真假,而是如何引入更多体现现代价值的故事,型塑国民新的道德观念和人格。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