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

阅兵效应大 各国都看重

韩有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5    [打印] [关闭]
    阅兵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运筹的一种必要的形式与手段,许多国家也十分重视利用阅兵来“抒发胸怀”。近年来,人们看到,世界上的阅兵花样不断翻新,举办阅兵的国家也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年初至今,世界上至少有12个国家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阅兵活动,其中的内涵值得品味。

    示强示弱看形势而定

    阅兵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国际斗争中战略运筹的一种手段。朝鲜几次阅兵都非常隆重,场面宏大。朝鲜人民军和工农赤卫队都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装备的先进武器,其目的是显示朝鲜武装力量的强大。

    可是,去年9月9日朝鲜建国60周年的阅兵却一反常态。阅兵没有出现朝鲜人民军以及导弹、坦克等重型武器装备,只出现了约8000名工农赤卫队员。在这些队员中,有的手握冲锋枪,有的乘坐火箭炮车,有的乘坐高射机枪车,有的则干脆徒手参阅。这是朝鲜历次阅兵中所鲜见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国际环境下,朝鲜受到日益严重的外部军事打击的威胁。朝鲜采取这种“低调”的阅兵正是这种隐强示弱策略运用的体现。

    伊朗与朝鲜正好相反。伊朗每年举行两次较大规模的阅兵活动,一次是在4月的建军节举行,一次是在9月纪念两伊战争日子举行。从每年的两次阅兵来看,伊朗每年的阅兵都有新的武器装备亮相,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伊朗的陆海空三军齐上阵,伊斯兰革命卫队及民兵也不落后,自行研制的作战飞机、坦克、雷达和导弹等新式武器装备等都高调出场。其他国家阅兵很少有的节目——伞兵也参与其中。伊朗通过这种阅兵形式向外界透露一种信息,那就是伊朗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垒。

    同样,伊朗也运用阅兵来向外界传达外交信号。今年奥巴马2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积极调整对伊朗的政策,改善与伊朗的关系,重塑在伊朗民众中的形象。在伊朗新年来临之际,奥巴马于3月21日向伊朗政府和人民发出了新年的问候。奥巴马这种主动向伊朗示好的态度得到了伊朗的回应。

    在4月18日建军节举行的阅兵活动中,伊朗军队本来计划要举行伊斯兰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空军阅兵式。当天,这种计划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调整,伊军取消了大部分飞行表演,只有一部分直升机和少量的战斗机参加了阅兵。伊朗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因当天天气不适合飞行故而取消了大部分飞行表演。实际情况,正如有分析家指出的那样,因美国的示好,伊朗在对美的强硬立场上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阅兵的激励效应不可低估

    阅兵所展示的是,让整个军队认识到“我能行”这样鼓舞士气的效果,即可以起到一种潜在的激励效应。

    斯大林就很善于运用阅兵来激励军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率领的德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由于战略判断失误等原因,战争初期遭受惨重损失。面对不利形势,鼓舞苏联军民的士气,对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抵抗德军的纵深进攻态势是关键。于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举行盛大阅兵。

    1941年11月7日,也就是中国所称的十月革命节这一天,苏联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走过红场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然后在市民目光注视下,受阅部队直接奔赴西部前线,抗击纳粹德国军队。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于当年的12月就转入了反攻。可见,这次阅兵在战时对士兵的鼓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树立形象规范军队

    对国内,阅兵能起到树立形象的作用。比如俄罗斯独立后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因主要威胁判断失误、经济实力下滑等原因,俄军组建初期时的战斗力连年下降,直到北约东扩起步后,俄罗斯才如梦方醒。为树立大国军队形象,俄军自1995年开始在红场举行阅兵。自此开始,俄罗斯每年举行阅兵。俄罗斯之所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这样做,主要是通过阅兵来树立自身的形象。

    同时,阅兵也极具示范影响。一般地讲,参加阅兵的部队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他们的素质代表着一个国家军队的最高水平,参阅部队的一举一动是完全按着军队条令条例的规范做出来的,是军队条令条例要求标准的展示。

    可以说,参阅部队的行为规范就是这个国家军队的样板,是军队条令条例的形象诠释,也展示了军队应该具备的素养。参阅部队的素养展示生动地给整个军队上了一堂条令条例的规范课,使军队的训练有了明确的目标。可能有人认为阅兵中的阅兵式、分列式只是一种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认识,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对阅兵的示范效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各国阅兵都具有示范作用。因阅兵对部队作风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各国对阅兵都非常重视。不管哪个国家,受阅部队在阅兵前都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期达到理想的示范效应。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