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七十几代?”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此次续修的《孔子世家谱》共80册,4万多页,重达125公斤,全套售价2.1万元。孔子第77代孙、《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介绍说,历史上,孔氏家族总谱大修共有5次。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37年,即“民国谱”。由于族人都在逃难,当时印完的家谱没有全部发出去而存在孔府。“文化大革命”时期,两辆卡车开进这里,“全拉走了”。幸运的是,这部民国谱还能从民间寻找到。“民国谱开了全国性家谱的先河,在此之前只修嫡系,不修旁系,如果没有民国谱,这次根本修不了。”民国谱修订时,国民政府在各省成立了办事处,孔子第75代孙、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捐赠巨额谱费,还派专员到各地大规模寻访族人,那时家族管理也还比较严密,为修谱带来很大便利。
此次续修,由于行政区划、地名的变化,寻访工作遇到困难,不少族人对是否入谱也存在顾虑。“越在农村、海外的越重视,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反而不重视。”孔德墉说。有人怀疑修谱协会的真假,有人反对女性入谱,更多的人对此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海某学院一位教授说:“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弄这个?”一些官员不想披露私人信息,也没有入谱。
据孔德墉介绍,此次修谱耗资千万。按照惯例,入谱的族人每人要缴纳入谱费,此次入谱费农村每人5元,城市每人10元,续修工作协会共收到入股费170余万元,族人捐资400余万元。
让孔德墉感到意外的是,都市年轻人对修谱非常感兴趣,“他们有爱好,愿意花钱、花时间。”早在半年前,“家谱网”的一项调查就显示,75%的年轻网友认同家族历史很重要,家谱这个概念不仅是老年人才会感兴趣。
并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有这样庞大的家谱,也不是所有的家族能举全族之力修谱并获得如此关注。许多家庭的家谱在迁徙、战乱和历次政治运动中遗失或损毁,再也无法还原。此次《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委员会将民国谱的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现在通过“家谱网”孔氏专区即可在线阅读。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写家谱,这里没有复杂的利益关系,人人都可以成为书写者。“传统家谱有修复周期,但在互联网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信息更新,能够把重要的事情,包括随时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家谱网市场总监马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