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

土地财政复活谁的狂欢谁的噩梦

王石川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29    [打印] [关闭]
    土地财政复活了,不能不让人五味杂陈。按照业内人士说法,“土地财政”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第一财经日报》9月28日)

    在一些地方,土地财政早已成为第一财政,仅土地这一项所带来的收入已超过50%。据《财经》杂志调查,在许多发达县、市,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税收,是地方税收中增幅最大的两大产业,增幅高达50%至100%。这两项税收占到地方税收的37%以上。

    曾经,不少地方试图摆脱土地财政。比如上海,去年7月,上海市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称,2007年上海证券业和房地产业占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而2008年上半年上海证券业的增长贡献率为零,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导致GDP少增加0.4个百分点。楼市对GDP增长贡献为负,该消息一出,备受舆论激赏,人们认为这有利于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但如今,在今年还有一个季度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北京的土地财政今年有望达到700亿元。这将是北京历史之最,也有望成为全国之最。除了北京,还有不少地方,今年以来的土地财政突飞猛进。

    土地财政复活了,谁会狂欢?当然是地方政府。因为地卖得越贵,政府就越有钱。所谓有钱好办事,有了钱政府既可以大手笔地投资,也可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看起来确实皆大欢喜。

    但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地方财政显然是并不健康,在土地财政的魔棒指挥下,政府必然把地价抬到尽可能高的位置。多年来,“经营土地”一直是一些地方官员的口头禅,在经营土地的冠冕堂皇口号下,卖地生财成了他们自觉的追求和强烈的利益选择。因此,在一些时候,有人惊呼:地方政府成了最大开发商。

    地总是有限的,地卖完了怎么办?正如有论者所剖析的那样,卖地冲动会将数十年后的公共财政收入提前透支,一旦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结束,可供开发的土地日益减少,未来的公共财政状况将会面临严峻考验。现在这样干,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是拿后代的幸福开玩笑。

    尤需提及的是,开发商不是傻瓜,他们不会做赔钱的买卖,他们花越多的钱买地就必然想赚最多的钱。换言之,地价越高,他们就必然越抬高房价。在今年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在《我国房价何以居高不下》的书面发言稿中指出,房地产开发的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是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针对全国工商联直指的“土地财政是高房价首因”,今年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各地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地成本。

    此外,还需要一提的是,土地财政的背后往往隐匿着土地腐败,比如有的房地产商之所以能拿到地,是因为和权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说有些房地产商本身就具有政府背景。面对土地这块大蛋糕,那些有机会腐败的人都想切一块。近年来,关于土地出让方面的腐败,可谓多矣。

    无论如何,“土地财政”的复活绝非好事,它会让地方政府依然迷恋高地价的狂欢,越来越依赖土地,同时它对买不起房子的人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噩梦。而且,在土地财政中,地方政府只是暂时受益,长久下来,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会陷入危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