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
星期
新中国年60年 见证中国青年精神成长

当代世界与中国青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晓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03    [打印] [关闭]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青年便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标志意义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行动特征。尽管如此,青年发展在根本上仍然与社会发展进程的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观60年来青年群体发展变迁的轨迹,我们看到,在独立、自主、繁荣的大道上走过60年的新中国,终于造就出了心胸广阔、视野高远、思想敏锐,不断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思想者》副刊特邀5位中青年学者,就60年来中国青年成长的标志性事件与话题作一次回顾与展望。

    这篇文章的题目看似很大,其实仔细回想观察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林林总总,就会发现:在共和国成立的这60年中,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它的气息就像风,虽然有冷热硬柔之分,有和煦炽烈之别,但它却永不停止。当世界之风拂掠过中国大地的时候,也自然要掠过当代中国青年的身边,吹拂甚而吹皱过几代年轻人的心灵。

    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在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水火不容。最初,新中国外交上曾经一边倒,倒向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受这种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青年义无反顾,坚决反美反帝,为三千里江山染上了殷殷血红。同时也视苏联为亲密的学长,视东欧各国为亲密的朋友。我还清楚地记得,刚上中学的那会儿,每到苏联领导人约·斯大林生日的那天,清晨的操场大喇叭里就会交叉播放《东方红》和《斯大林颂》两首歌曲。歌声嘹亮,曲调悠扬,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姐甚至还在这一天穿上列宁装。《山楂树》、《灯光》等几十首苏联歌曲成了中国青年的最爱。歌声中含蓄的爱情表露也让性格内敛的中国人内心泛起朦朦胧胧的爱的涟漪。我至今还会记起,在俄语课上,老师怎样教我们给莫斯科中学的“娜达莎”“别佳”写信写明信片。而在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更让几乎所有的中国青年心驰神往。

    到了1960年代,在共和国的青年运动史上又增加了“反修”的内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为我国青年革命化而奋斗”的口号。大会的主旨报告明确表示:“保尔·柯察金的时代并没有过去。”《人民日报》刊登的反修防修的九篇评论,让中国青年热血沸腾。在1965年,为准备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各个学校的运动队秣马厉兵,运动场上还打出了“为东方无产阶级争气”的横幅;作为追赶目标,操扬小黑板上鲜明地写着莫斯科中学运动会田赛径赛的各单项成绩……

    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因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冷战,造成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部分开放和部分封闭;那么,在其后的“文革”十年里,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中国对外开放的门窗就更加窄小了。中国青年的国际视野,特别是经济科技方面的视野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当时还年轻的我们只能从电影院播映正片前的“加片”即《新闻简报》以及《中国青年报》的国际时事版中捕捉世界的信息。那个时候,中国青年相对熟悉的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无论是胡志明、卢蒙巴、卡斯特罗这些人名,还是河内、西贡、金边、刚果、坦桑尼亚、古巴这些地名和国名,均是耳熟能详。

    然而,无论国内怎样封闭,精神却无疆界,中国青年了解世界的意愿依旧强烈与执着。记得那时,我们这群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就是“考世界地名”:张三说一个国家的国名,李四就要立刻报出它的首都的名字。说错了就要挨罚。那叫一个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当大家几乎都能八九不离十地说出各国首都后,这游戏又有了“新发展”、新难度:凡说到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时,还必须准确报出当时中国驻该国大使的姓名!而当广播电台开播英语教学节目时,这群人又几乎一下子变成了中式英语迷,尽管整天念叨的都是“How do you do”或“Long life Chairman Mao”!尽管这些往事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多少显得有点可怜,但谁又能否认,在这种可怜之中不包含着认识世界的巨大渴望呢?!

    在20世纪仅剩下四分之一多一点的时间内,中国终于迎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年与当代世界的关系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不思改革就无必要开放,在这种历史逻辑的趋动下,立志改革的中国人也搅起了闯世界的热潮。而其中,当代中国青年自然一马当先。一篇题为《世界大串连》的长篇报告文学从多个侧面记录了那个时期中国青年拥抱世界的热忱。

    虽然在开放之初,中国人(当然包括青年)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现实与各种理念也一度从闭目塞听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生吞活剥的现象。但是,随着交往的频繁、了解的加深、视野的扩展和比较的深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它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日益彰显,盲目的崇拜和生搬硬套的思维逻辑在青年中越来越没有市场。从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方针到江泽民提出“走出去”战略,再到胡锦涛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论断,中国执政党对当代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总趋势”的基本判断与把握,使当代中国青年对当代世界的认识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与跨越。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样情景:一方面中国当代青年在充满热情地致力于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诸如科学卫生健康事业、环境生态保护事业、维护和平事业、抵御自然灾害事业、消除贫困饥饿事业、开发极地海洋和外太空事业等等,积极地汲取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他们又越来越重视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精心呵护着本民族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发自内心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维护着祖国与民族的尊严。今天的中国青年在世界面前已经没有屈辱感,没有委琐状,他们可以面对世界上一切光明美好和一切黑暗丑陋,酣畅淋漓地说出自己的爱与恨!新中国60年的历史说明:不敢大胆走向世界的民族是不自信的民族,走向世界却不能保持自己特色的国家同样是懦弱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人民共和国与当代世界折冲樽俎相处60年之后,中国终于有了这样一代以中华民族成员的身份、自豪地跻身于国际大家庭的世界公民!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希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