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
星期

百万务工者的精神家园

———深圳宝安区保障外来工文化权利工作巡礼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09    [打印] [关闭]

    图为外来青工文化节开幕式,外来青工文化节已成百万青工期盼的节日。

    8天的国庆长假,生活在深圳宝安的数百万外来务工者一直沐浴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拿着厚厚一叠国庆期间文化活动的通告,在宝安同富裕工业城一家工厂做工的小徐和他的工友们有点目不暇接:音乐会、免费电影、广场晚会、卡拉ok大赛,遍布各个街区的几百场文化演出,足以让小徐他们这个国庆假期里过得丰富而快乐。

    来自湖北的小张则决定这个长假继续泡在图书馆。2001年高考落榜后,小张来到观澜街道一家模具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自从工厂附近的观澜图书馆开张后,好学上进的小张开始了下流水线就进“书房”的生活。8年后的今天,他已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小张说,是图书馆改变了他的生活和命运。

    了解宝安的人知道,这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吸引外来工的地区,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诞生在这里;这里也是全国外来务工者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400多万外来务工者,占到全区人口总数的80%以上。

    对宝安而言,外来务工者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潮起南海的时候,他们远离故土千里寻梦,用青春和汗水为宝安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宝安区委、区政府感恩改革开放,尊重并感激劳务工的奉献。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广大外来务工者的文化需求作为落实民生净福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数百万劳务工同市民一道拥有“享受、参与、创造”文化的权利。

    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每天下午4点以后,位于宝安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的这家“全国首个劳务工子女图书馆”里就坐满了前来读书的孩子,没有找到座位的孩子干脆就坐在地板上,看书、上网、写作业,9点过后,图书馆才渐渐恢复平静。

    大浪街道目前辖区人口共50万,本地户籍人口不足1万,十年前,这里别说图书馆,就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2005年以来,随着影剧院,青工艺术团、劳动者公园相继建成,社区里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今年新开放的外来工子女图书馆更把周围3个社区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目前,这个300平方米的图书馆已拥有图书1.1万册,报刊50种,在设备先进的多媒体阅览室里,孩子们还可通过网络分享总馆的数字图书资源。

    随着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逐步推进,在劳务工最集中的宝安区,截至2008年底,已建成149个社区图书馆。为了让劳务工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图书馆服务,从去年开始宝安还陆续建成了11家劳务工图书馆,开通了专门针对劳务工读者的过期期刊外借、各劳务工分馆之间、分馆与总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业务。据统计,截止目前,仅8家劳务工直属分馆接待读者人数就超过50万人次。

    在福永街道,如果你问万福广场在哪儿,大街上的任何一个劳务工都能为你准确指路,因为这里已成为周边劳务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一方热地。福永街道只有户籍人口1.6万人,却有60多万名进城劳务工。为了给劳务工“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抹上丰富的色彩,该街道投资上亿元,相继建成了福永文化艺术中心和图书馆、陈列馆、书画展厅、曲艺馆等一大批文化场馆。在著名的万福广场,每到周末或是傍晚,总有不少的务工者在此休憩流连、畅享人生。

    宝安区委区政府认为,保障外来工的文化权利,首先要让劳务工们拥有可见、可触、可用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该区已建起规模不等的文化广场56个,文化公园83个。2010年前,宝安还将开工建设中心区5大公共设施,同时实现街道文化设施的“五有(有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标准影剧院、一个标志性文化景观)”和社区文化设施的“四有(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长廊、一个大家乐舞台)”。

    宝安区文化局副局长佟建华表示,目前全区已有7个街道文化艺术中心通过立项,龙华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前期工作,松岗、沙井、观澜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可研报告、环评和方案设计招标工作,民治文化艺术中心已确定选址,正在进行环评审批,大浪文化艺术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初稿。

    品牌文化活动成外来工精神盛宴

    4月28日,话剧《他是一名义工》的首演拉开了第五届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的大幕,这台由深圳义工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话剧,当晚感动了无数的现场观众。

    在为期一个月的文化节上,青工歌手大赛、青工风采摄影大赛等超过300场的文化活动更吸引了近万名外来劳务工参与演出,观众高达上百万人以上。

    伴随着一大批文化设施的崛起,宝安持续开展了规模大、档次高的群众性文艺展演、调演、专场演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的文化节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创设于2005年5月的深圳市外来青工文化节,是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等10家单位主办,以深圳数百万外来青工为主体,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旨在实现青工享受、参与、创造文化的权利,引导和培育广大外来青工对深圳的家园意识。

    2005年起,这项文化盛宴落户宝安,为了惠及更多务工者,宝安采取了“送下去”、“请上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送演出、送展览、送讲座、送图书、送电影等形式把丰富的文化作品送到外来务工者身边。同时,通过开展“走进艺术殿堂”系列活动组织劳务工走进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邀请他们观看高雅艺术表演、艺术展览和文物展示以及聆听艺术讲座。

    2006年,外来青工文化节以高票赢得“深圳市十大文化盛事”、“市民喜爱的深圳十大文化品牌”两项桂冠。一名女工在给组委会寄来的选票中夹着一封信,信中写道:“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我身边的很多工友都时常感到孤独,但外来青工文化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圳的热情,找到了家的感觉。所以我们班组的每个工友都投了它一票!”

    同时,宝安区还先后树立了“百场送戏下乡”、“千场电影进社区进工厂”、“周末广场音乐会”、“宝图星期讲座”、“公益文化艺术培训”等多个品牌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宝安区文化局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经超过900场。

    此外,宝安还通过创造宽松环境,给予文艺创作扶持与奖励,打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全国各类文艺作品评奖中屡获大奖。其中,童话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在全国巡演100多场;杂技剧《梦幻西游》在2008年第七届文华奖全国杂技比赛中荣获“全国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广播剧《小米》获2007年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打工文学”锻造深圳文化名片

    9月13日,一场以“心中的歌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主题的宝安区青年诗人诗歌艺术沙龙活动举办,数十名当地诗人纷纷登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作,一场小沙龙,竟然吸引了数百名文学爱好者前来参加。

    在宝安,打工者写给打工者看的“打工文学”,已经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从1984年开始,《特区文学》杂志陆续推出一些反映劳务工生活的作品。1988年,宝安的《大鹏湾》杂志明确提出以反映打工者生活为己任,成为全国第一份为打工者创办的文学期刊,打工文学从此起航。1990年,打工作家张伟明、林坚、安子等人通过抒写打工经历一夜成名,其作品结集出版随即登上畅销书榜。张伟明、林坚、安子等人的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打工青年走上文化创作道路。2001年起,一群青年作家自发聚集在宝城进行文学创作,逐步形成了一个受到全国文艺界关注的“作家群”。

    如今,不仅仅是宝城,龙华街道、福永街道、大浪街道、民治街道、西乡街道等等地方都成为打工作家寻梦的聚集地,形成了一个个“作家村落”。据宝安区作家协会的统计,从2000年宝安作家协会成立之初的100余人,如今已发展到两三百名会员,其中80%是打工者。这支两百来人的打工作家队伍,加入中国作协、广东省作协的有10多人,他们先后出版了近百部文学专著。他们的很多作品还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小说选刊》、《诗刊》、《诗选刊》等国内大型文学刊物上发表。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影视剧。

    去年底,宝安区通过了《深圳市宝安区文学作品奖励暂行办法》,对文学作品的奖励条件大大放宽,“基本上在公认的文学名刊上发表的,都可以获得奖励。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给予2万元奖金,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向政府另行申请专项奖励资金,奖励最低标准为20万元。”

    正如宝安区作家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所表示的,宝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包括打工作家在内的当地作家,该区出台的一项项鼓励措施,如同为作家们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在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陈列室里,有一封信,信是由赵萍等16名在该社区打工的青年写给社区干部的,信中写道:“本来我们中有3个人打算去别的城市打工,我们没有走的原因是被兴东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所吸引。我们作为外来的打工仔、打工妹,身在异乡,心里非常落寞……现在不同了,有了你们的组织,我们对业余文化有了一种追求。对这个热闹的社区,我们已经产生了归属感。”

    宝安区委区政府认为,文化、教育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一样,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这里,人们的文化和受教育权利受到了特别的呵护,外来工的精神需求得以畅快释放。

    在归属感之外,宝安保障劳务工文化权利的更大价值在于,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在这里成长成才,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来自湖南的彭立华原本在一家工厂打工,月薪不到1000元,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了福永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设的模具设计班。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掌握模具设计技术后,小伙子顺利跳槽,月工资也涨至3000元。“感谢福永成校!”彭立华由衷地表达了对社区教育的感激。

    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基地,宝安的劳务工中受教育年限平均只有9.4年,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宝安区高度重视劳务工的素质提升,区主要领导曾动情地表示,“我们要带着感情,像对待自己的子女和兄弟姐妹一样善待劳务工,不仅让他们在宝安安心工作、平安生活,还要让他们在宝安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如今,宝安区所辖12个街道办都建立了成人学校和职业能力培训基地,福永、沙井等街道的务工人员培训规模每年在万人以上,为成千上万的有志劳务工提供了成才机会。

    为了让劳务工等社会各个不同的人群都享有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宝安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一个全新的政府职能局——职业能力开发局。这是宝安区在借鉴香港职业训练局经验的基础上,将原来多个部门的培训职能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对全区市民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资源、统一培训场所,提供培训、交流、就业等一揽子服务。

    根据规划,在宝安工作生活的劳务工和区里的党政干部、户籍居民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一起成为培训对象,甚至得到倾斜。政府从组织、人力、财力、制度和宣传等5个方面予以保障。通过推行政府补贴培训政策,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各街道职业能力培训基地的骨干作用,结合宝安产业布局特点和企业、产业、就业等情况,从法制观念、家园意识、文化素质、社会公德心、权利意识、职业技能和城市生产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开设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培训工种和培训项目,为广大劳务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的能力提升氛围。

    繁忙单调的流水线生活之外,宝安正在成为数百万外来务工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