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
星期
新知

错失良机后怎么办

■孙嘉卿/编译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09    [打印] [关闭]
    假设你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假期,可以去心仪的马尔代夫度假了。你开始选择旅行社提供的度假产品,其中有一个1万元的项目很合你心意,就当你要做出决定的时候,突然无意中发现,一个完全相同的项目在上个月只要花费6000元,而未来无论如何不会再有这么便宜的价格,这时你还会选择按计划去旅行吗?

    绝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干脆利落地说,“我还会继续我的旅游计划。”因为无意中错失的好机会让人觉得现有的机会很“不值”,就如同真的遭受了损失一样。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错失的机会已经是“过去时”了,真正决定我们选择的,应该是对现有机会的理性判断,所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正是这个道理。这让我们疑惑,究竟怎样的人能在错失良机后继续做出选择,怎样的人会停止选择呢?最新一期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中欧洲的三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他们发现“行动导向”的人更容易战胜错失良机带来的消极情绪,集中注意力对眼前的机会做出选择。

    为了验证这个解释,研究者使用了三个逻辑缜密的实验。在实验一中,他们让被试看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事后告诉被试,这个产品已经过期了,但是他们仍然能以一个高一些的价格去购买。参加实验的被试有一半人接受了“高落差”处理,也就是过期的产品价格比现在的产品价格要低很多,另一半人接受了“低落差”处理,也即过期的产品没有比现在的产品便宜很多。在这两种条件下,被试又分别被分成了两半,一半人需要描述错过这个项目有多么可惜,他们被看作“状态导向”的人;另一半人被要求想办法如何改良现在的这个选择,比如讨价还价,他们被称作“行动导向”的人。结果发现,行动导向的人更容易忽视已经错过的机会而做出选择,同时即便新产品贵了很多(高落差)也不容易影响他们的判断。实验二进一步通过量表区分出确实有“行动导向”和“状态导向”这样两类人存在,而且也得到了与实验一相同的结果。实验三最后发现,当新选择与错过的选择之间间隔了更长的时间时,“状态导向”的人更容易做出选择,也就是说,他们并非会一直沉浸于后悔之中,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研究者强调,即便是“行动导向”的人,他们在错过好机会的时候,体验到的后悔并不比“状态导向”的人少,只是他们更加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新机会上,所以,做一个关注行动的人能让我们避免被“后悔”左右,而放弃新的机会。同时,这个研究还告诉我们,当错过一个好机会后,不妨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干点儿别的,然后再重新评估现有的机会,这样做能让我们容易做出清醒理智的决策。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