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日
星期

武汉中职教育走向调整期

部分中职学校招生不足去年的50%
本报记者 甘丽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2    [打印] [关闭]
    “往年我们7月底就停止招生了,今年到现在还有学生陆续入学。”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校长邓国平说。

    今年,目前还未招满学生的中职学校不只这一家,不少学校连一半计划都未完成。“中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超常规发展,现在到了一个调整期,未来3年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还将大幅度减少。”邓国平判断说。

    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市多所中职学校,校长们对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忧心忡忡。

    招生出现分化,部分学校招生不足50%

    加上合作办学,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目前总共招生3500人左右,相比去年的5000人减少了三分之一。

    邓国平分析,原因有三条:一是整体生源数量下降,按照比例,如果整体生源减少5%,中职的生源则要减少10%。二是中职本身的吸引不够,不少学生通过在中职学校挂学籍而实际就读高中。三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一批地方职校的发展,这也分流了一批学生。

    邓国平认为,招生情况还与国家产业发展现状有联系,比如铁路、汽车产业这几年快速发展,相关专业招生的情况就比较好。武汉市交通学校是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重点实训基地,专业主要围绕汽车行业设置,4个班的汽车维修专业几乎爆满。该校教学副校长简玉麟介绍,今年学校招生2000人,与去年持平,没有受到明显冲击。

    随着国家人口结构的调整,学生人数在减少。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很多,留给中职学校挑选的空间有限,这种有限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很多中职学校专门研讨如何从规模、质量、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应对这种变化。学校还将加大地市区的学生来源,将生源拓宽到武汉市外甚至湖北省外。

    武汉市财政学校崔亮提到,各个区都在办职校,分散了生源。有些地区甚至对学生进行“封锁”。

    生源的减少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提供了契机

    “提高中职的吸引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与用人制度、社会观念、国家产业升级换代有关的系统工程。”邓国平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职走入低谷,学校曾有一年只招到100多个学生,近几年可谓中职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期。想短短几年就提高到很高水平也不现实。政策推动可以加快,但不能跨越必经阶段。”

    中职教育的发展也有待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邓国平曾送一批学生到昆山一家企业实习。那家企业的设备很先进,但产品只是电脑硬盘上的一个零件,200套设备只做这么一个零件,不需要开发、研发,非常高级的设备做这么简单的事。这样的企业在我们国家目前是主流。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时,曾经请企业的有关人士到学校提建议。一位企业人士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学生把这些课程都学好了,到我们企业来是个浪费。”

    从这些现象来说,中职教育的发展不仅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它还遭遇到了各种尴尬的境地。

    “生源的减少也许恰好为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契机。”邓国平说。欧洲的职业教育是小班教学,每个班只有20人左右。我国中职学校现在班级规模大多在60~70人,生源减少,班级规模减小,培养质量得到提高。随着国家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更多高薪的岗位,中职学校瞄准这些岗位去培养人才,可以增加中职的吸引力。

    简玉麟分析,武汉市目前有81所中职学校,其中老的普通中专,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大概有10所。明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人数约9万人,其中可能只有3万人是中职学校的目标生源。假设这些学校每年招生2000人,这就占去了2万人。中职学校肯定将面临优胜劣汰的问题。

    有人建议:在当前中职学校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建议发展优势中职,扶强不扶弱,将生源集中到好的学校。

    国家投入要从普惠走向重点

    邓国平介绍,目前中职学校学费约在2400~2800元,对于真正贫困的家庭,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家庭富裕的孩子则根本不在乎这些钱,有些孩子从来不喝开水,而是喝矿泉水或者各种饮料。

    他建议,国家对中职学生的资助不能“一刀切”,要从普惠过渡到重点投入,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免费读中职。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城市化进程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国家的投入要跟上,要从方方面面打造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尤其是校舍、设备、师资,加强中职学校自身能力的建设。“说句不好听的话,国家不投入,我们就只能‘剥削’学生了。”同时,国家的后期投入要从普惠制到重点投入,有针对性地投到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使学生更受企业欢迎,让学生确实因为上中职改变命运。

    同时,多位校长都提出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问题。简玉麟认为,目前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还处于生产链上的中低端。他建议在大城市恢复中职“3+2”一贯制办学,实现中职的多元化、多层次办学。

    拓宽中职学生学历上的空间有利于让适合读职校的学生安心读职校,不适合学历教育的就不用挤到高中去,改变都去挤高考这一独木桥的现状。“这比给钱更能推动中职教育发展”。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