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日
星期

北京高考新方案出台 高职招生变化最大

报考高职的每个考生可以填报20个志愿
本报记者 樊未晨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2    [打印] [关闭]
    “十一”长假刚过,北京市公布了2010年高考改革方案,由于2010年是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届高考,因此,这次高考的改革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这次改革在考试时间、卷面分数等外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改革的重点是考试内容,而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高职的招生改革。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介绍,这次公布的新高考方案中,高职院校除了原有的自主招生(面向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毕业生)、单考单招两种形式(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外,又新增加了一项北京独有的招生形式“高会统招”。

    即从明年起,普通高中生报考高职院校的考试科目将由高考科目和会考科目两部分组成。其中,高考科目就是北京市全国统一高考中的语文、数学(文/理)、外语3科。录取时按3科成绩总分排队;会考科目将由高职院校根据各招生专业的培养要求从备选的8科中(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指定2~3科并提出成绩的等级要求,作为录取时的前提条件。

    这意味着,报考高职的普通高中考生以后无须再参加高考文(理)综考试,仅凭高考语、数、外三科成绩和部分会考科目的成绩就可参加高职录取。

    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解释,高中会考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及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会考科目成绩合格,表明考生基本具备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高考时无须再进行相关科目考试。将会考成绩作为进入高职的前提条件,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减轻部分学生的学习、考试负担,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实,不以统考成绩为惟一录取依据而是在录取中考虑会考成绩,这样的方式在广东、山东、江苏等省已经实施了,有些省份甚至已经没有了高中会考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且已经进入高考录取的参考标准。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高福勤介绍,2010年高考“高会统招”将适用于全部在北京招生的高职院校。各招生院校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公布各招生专业对会考的等级要求。

    新的“高会统招”方式实施后,学生填报志愿的侧重点也将发生变化。

    以往填报志愿的方式学生报一个学校可以填报5个专业,并可以在学校内部调剂志愿。有专家指出这样的方式对于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一些“热门”专业可能存在考生“扎堆”的情况,一些成绩稍差的考生可能会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这样不利于考生的职业发展。

    而新的“高会统招”将以“1个专业+1所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每个考生可以填报20个志愿,这样突出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想报考“计算机专业”,可以同时选择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这样考生的选择空间更大了、考生的专业满足度也更强了。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相关人士指出,这一设计将把考生的个性特长与学校的学科优势相结合,不仅满足考生的个性发展,也将推动高职学校的建设。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职招生志愿时,应首先明确自己的职业意向,优先考虑选择专业。

    北京市新高考方案的设计者在谈到高职招生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别,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有较大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时,在考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基本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职业潜能。

    作为整个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部分,高职招生改革其基本出发点在于:一方面要针对部分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将其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入学基本条件,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负担,使学生获得适合于各自特点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在考查其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考查其是否具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基础知识。

    但应该看到的是,虽然高职“高+会”的方式已经出台,但是,统考分数和会考分数各自所占比例、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将有多大的自主权等一些重要的现实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改革的效果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另外,由于高中会考是个门槛考试,由中学自己组织,因此,“会考的严肃性和会考成绩的真实性令人担心”,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武马群说。这一担心得到了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如的认同。

    “高会统招在考查学生素质方面更加全面了。”因此,武马群建议,高中阶段应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职业潜能的发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