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日
星期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坦言,实习环节“放羊”,培养了太多从未到过工业一线的毕业生

工科教授诉苦:学生实习成难题

本报记者 张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2    [打印] [关闭]

    “工程师这个职业好像不那么光荣了”

    工程师的老师们开始诉苦了。

    至少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关于苦衷的议论就很难避开。10月9日~10日,在天津大学主办的2009年工程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教授们问:为什么很多曾以“工程师的摇篮”为荣的大学,如今却纷纷闭口不提了?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毅雄,向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提了一个问题。他说,现在我们的高校追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但奇怪的是,这些志在“世界一流”的学校,往往不敢提建成“世界一流的工程师的摇篮”。历来以工科见长的上海交大也不例外,“以前很自豪是‘工程师的摇篮’,现在不敢提了,好像会低一个档次一样”。

    吴启迪对此深有同感:“大家好像都认为科学家比工程师重要或者伟大一点。”她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举世闻名的“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但这个名头近几年不怎么听到了。

    曾任清华副校长的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这可能与清华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关。不过,吴启迪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工程师这个职业好像不那么光荣了”,这几年来,自己明显感受到了变化。在观念中,老百姓都知道科学家很重要;在现实中,他们知道赚钱很重要,拔尖的学生都奔着经济、金融专业去了。

    对于吴毅雄教授来说,更有切身体会的一点是:“在学校,搞工程和搞科学的,发展机遇不一样。”

    吴启迪对记者指出,这与当前的评价体系有关。她举例说,你建一座很好的桥梁,发不出来什么文章,而国内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谈论诺贝尔奖,谈论论文发表,以此衡量评价科研工作者。但实际上,“科学家”跟“工程师”的概念,中国大众普遍没有搞清楚。刚刚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就是工程师出身,是一位工程科学家。

    但评价体系有时就是这样“势利”。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严有为说,工程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生物、医学、化学等学科的杂志就很高,虽然不同学科论文无法比较,但人们总是认为论文“分高”就更牛。更何况,即使你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机床产品,也很难发表论文。

    中国大学培养了太多从未到过工业一线的毕业生

    工科教师们的心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阴晴。在12个学科门类中,工学所占比重最大。吴启迪说,200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中,有工科学生2149.3万,占总数的35.98%。全国共有2263所大学,其中2188所设置了工科专业。

    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院士的话说,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培养了最多的工程技术人才,而且有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实践。

    但工科学生与工业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中南大学材料学院一位教授说,学生实习问题是眼下工程教育界头疼的难题。就连一些老的国有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上,也不是很积极。学校和老师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量帮助学生完成实习。

    吴启迪坦言,实习环节存在着“放羊”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回来写个报告就算了。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工科生一定要到工业界现场去锻炼,但中国的大学跟工业界联系不够密切,培养了太多“从学校到学校”、从未到过工业一线的人。

    究其原因,她认为,一个致命问题在于中国企业缺乏核心创新能力,很多是在模仿抄袭外国同行。这样的企业,缺乏创新的积极性,更加关注好的工人和技师,而不关注好的工程师。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的吴启迪甚至提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个部门支持,应该考虑通过立法对工科学生的实习环节予以保障,在德国就有类似的法规。

    朱高峰院士也认为,虽然教育系统的确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教育系统不能把教育的任务统统承担起来,教育的任务是全社会的任务。让学生有实习的机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任务。他说,“我们工科的人嗓门不大,应该大声疾呼,我在这里做点呼吁。”

    现在工科生的动手能力比20年前都要差

    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付文红是一位工科教师,孩子也读工科,正在法国留学。这让她明显感到了中外工程教育的差异。

    她的孩子就读于著名的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这是一个“工程师的摇篮”,工业实践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大一暑假,孩子就去工厂真刀实枪做起工人。大三那年,要做3个月的技术员,大四的时候,则要当6个月的工程师。而在国内,学生到了临近毕业才去实习,而且“好多实习也是假的,很多都是盖个章,最多参观一下生产线,学不到任何东西。”

    付文红担忧地说,自己1983年考入大学,现在工科生的动手能力跟当年比都要差一些,因为很多环节都在计算机上操作,毕业设计的产品也靠“模拟”完成。

    对于这种“参观式实习”,天津大学校长龚克专门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原董事长竺延风有过交流。双方商谈学生实习时,一汽集团方面提了几条意见。首先是学生的实习时间过短,这么短的时间,“只够一个比较认真的参观”,很难安排真正有效的工业实习。其次,一个专业动辄上百人,比生产线上的工人和工程师都要多几倍,工厂难以容纳。

    “我觉得大学也要反思,目前实习时间确实过少。我们的实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也不是特别清晰,需要反思。工业实习对于工程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龚克说。

    天津大学拥有中国最强的化工学院,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该院今年引入了一项国际认证。前来审核的国外专家提了一条意见,说他们的考试太容易了。这让龚克校长大为惊讶。

    外国专家解释:你们的考题都在平时讲义范围之内,没有新的、没有开放性的题目,教育应该能够让学生自主向前探索。此外,要强调工程设计的实践,在一开始就应引入一般性工程训练,让学生带着“工程”的概念往前走。

    为了解决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天津大学新组建了一个“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名为“求是学部”,独立于其他院系。2009级新生中首批有180名学生进入“求是学部”学习。龚克对记者说,学校希望将它作为一块“实验田”,为“工程师的摇篮”而实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