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

革命不需要科学

本报记者 王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4    [打印] [关闭]
    在巴黎市立监狱里,一名犯人正备受煎熬。这个名叫安托万-洛·拉瓦锡(Antoine-Laurent Lavoisier)的犯人,即将被送上断头台。

    他对这座监狱并不陌生。14年前,拉瓦锡曾以监察委员会成员的身份,视察监狱的卫生情况,法国大革命那时正暗潮汹涌。

    与其他成员不同,这位以研究空气而闻名的国家火药库主任,格外关注监狱里的空气状况。“监狱的空气散发出恶臭和异味,已经变质。”在检查报告中,37岁的拉瓦锡写道。

    不过,按照他那律师父亲的设想,拉瓦锡原本该以律师身份与监狱打交道的。11岁时,他被送进麦哲林学院学习法律专业。在取得法学学位后,他却迷上了科学研究。

    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不仅向法国科学院递交学术论文,详细论述对石膏化学成分的分析,还在改善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大赛中,获得国王颁发的特别奖章。25岁那年,他更是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员。

    在科学院里,他是助理化学家,在科学院外,他利用母亲留给他的遗产进行投资,成为包税人队伍中的一员。这一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用这些钱,拉瓦锡建起规模巨大的实验室,并多次捐献巨款。他的家也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科学俱乐部”。美国人富兰克林和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杰斐逊,都曾留宿于此,与主人讨论科学问题。

    1774年10月,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来访。在家庭晚宴上,客人告诉拉瓦锡,自己在实验中得到一种能使蜡烛燃烧更旺的气体,并将其命名为“脱燃素”气体。

    这一名称源于普里斯特利所支持的“燃素理论”。17世纪末,为解释燃烧现象,德国化学家贝希尔和斯塔尔提出“燃素理论”。在拉瓦锡出生时,这一理论已在法国被普遍接受,迅速成为化学界的共识。

    但客人的一席话,令拉瓦锡醍醐灌顶。通过实验,他提出,燃烧过程并非“燃素理论”所说的“物质失去燃素的过程”,而是“物体同空气中某种气体结合的过程”。这种气体,正是普里斯特利所言的“脱燃素”气体,拉瓦锡将其命名为“氧气”。

    年轻人很快便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自己的发现。但在报告中,他独占了发现氧气的功劳,没有提普里斯特利的贡献。

    然而,老一辈科学家们依旧坚守着燃素理论,拉瓦锡的观点遭到广泛抵制。

    这时,36岁的医生马拉来到法国科学院。在众人面前,他做了一串不过是燃素理论的变形的实验。他试图解释燃烧现象,更重要的是,他想成为科学院的成员。

    “毫无价值。”面对马拉的实验和提交的论文,拉瓦锡评价道。

    在自己家里,拉瓦锡还为燃素理论举行了一个郑重的告别仪式。他的夫人身着长袍,扮成女祭司,他们焚烧着斯塔尔和其他燃素理论家们的著作,并唱着送葬的圣歌。

    “是为化学带来更严格的推理方法和剥去那些仅仅是推测的东西之时了。”拉瓦锡写道。他认定燃烧是氧化反应,坚信“所有年轻人是接受新学说的”,拉瓦锡甚至断言“化学的革命已经完成”。

    他并非口出狂言。从监狱视察回来的这14年时间,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拉瓦锡已经成为法国当时最杰出的科学家。他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并统一了化学术语命名方法。

    可是,身陷囹圄的拉瓦锡发现,这些年来巴黎市立监狱的卫生情况毫无改进,而国家也在不断的革命中,正陷入一个混乱的泥潭。

    1789年,拉瓦锡出版《化学基本教程》。这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当年被拉瓦锡粉碎了科学梦的马拉,成为革命运动里的风云人物,不久便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

    在自己创办的《人民之友》报上,耿耿于怀的马拉指证拉瓦锡是“可恶的包税人”。在革命爆发后的第五个年头,革命政府以“在人民的烟草中加水”等罪名逮捕了拉瓦锡。

    “我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我做个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实验,就心满意足了。”拉瓦锡请求道。

    “共和国不需要学者。”革命法庭副庭长科芬纳尔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决定送他上断头台。

    无奈之下,拉瓦锡请求缓刑几日,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汗”分泌研究完成,也遭拒绝。他主持的法国科学院和创建的实验研究中心,更是早已被革命政府查封。

    行刑前,律师再次提醒法官顾惜拉瓦锡的科学成就和生命。但法官认为“革命不需要科学,只需要正义”。

    51岁的拉瓦锡在监狱里度过了最后一个夜晚。1794年5月8日,他的头被砍了下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