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

唐山的五张"名片"

蒋韡薇/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4    [打印] [关闭]

    金秋十月,唐山即将迎来首届曹妃甸论坛。

    整个城市都在期待这场盛会。公路边硕大的红色公益广告标牌,公交车身上的彩色喷绘,商场门口的巨幅电子显示屏,都在传达着一种难以遏制的热情。

    这将是这个城市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盛会,诸多国际政要及知名人士、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负责人、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市长、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或代表以及世界著名大学和智库的专家学者将齐聚唐山曹妃甸,和国内资源型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市长,以及诸多央企、重点企业代表一起,点评时代风云,共议科学发展。

    作为东道主,唐山将向海内外展示什么样的城市印象?唐山又凭借什么吸引来这诸多的嘉宾?

    地震遗址公园纪念雕塑

    

    昔日的“工业疮疤”,今天的南湖美景。

    

    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开滦煤矿。

    

    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曹妃甸。

    

    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到唐山人的血脉之中。

    第一张:百年开滦

    唐山的第一张名片是黑色的,这是一个与煤结缘的城市。

    1878年,中国最早的煤炭公司——开滦煤矿成立,托起了唐山、秦皇岛两座城市。开滦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在跨越三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存。

    开滦首开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和铁路运输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缩影。

    在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张股票,对推进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中国近代煤矿之父唐廷枢、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民族英雄节振国等众多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重要历史遗踪。

    2009年9月23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正式揭碑开园,包括博物馆、主碑、副碑、三大工业遗迹等景观。博物馆的外观完全参照当年开滦矿务局的外貌,只是在入口处的上方高高镌刻出1878-2008几个大字,来昭示这段历史。

    开园前一天,一个本地摄影爱好者特意来拍博物馆周围的雕塑,他喜欢那些雕塑古旧的感觉,有的雕塑本身就是用锈迹斑斑的铸件制成。他满意地评价“很有历史感”。

    第二张:唐山大地震

    说起唐山,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的那场灾难,将唐山的名字和苦难联系到了一起。地震纪念馆和抗震纪念碑,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在地震纪念馆里,一位唐山小伙子指着墙上震后火车站的照片,辨认自家旧居的位置。唯一没有倒掉的,是火车站旁边的一座水塔,他家故居就在水塔下的那条街上,有七八个亲人在地震中丧生。类似的惨剧,发生在几乎每一个唐山家庭。

    地震过去30多年后,唐山用另一种方式来纪念地震遇难者:建立地震遗址公园,公园里立起黑色纪念墙,刻上每一位逝者的名字。

    2009年9月底的一天,65岁的唐继乐和两个同村的老伙计一起,第一次到遗址公园来寻找亲人的名字。他在管理处的电脑里查到了母亲的名字周月芹,刻在1A区19列3行。他的视力不好,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母亲的名字。两个老伙计也在附近找到了自己亲人的名字。

    纪念墙是厚重的黑色大理石砌成,上面有的名字已无法考证,只刻着某人之妻、某家二子。纪念墙的下面,有许多新献的花圈。

    地震留给唐山的,更著名的是抗震精神。就在外界以为唐山会被地震抹掉之时,唐山人在震后第7天组装出第一批自行车;震后10天生产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发电厂开始发电;震后20天造出第一台机车;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

    第三张:蔚蓝曹妃甸

    唐山市规划馆里,最显眼的是一个罩在玻璃之下的城市沙盘。参观者可以踏足其上,“丈量”唐山新城的每个角落。而当沙盘的灯光亮起,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蓝色的曹妃甸新区。

    曹妃甸为古滦河入海冲击而成,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因为岛上曾建有唐朝皇帝李世民一曹姓妃子的庙宇而得名。而如今,这块带状沙岛,已经成了一个“神话”——一个关于建设和速度的“神话”。

    仅仅五六年前,曹妃甸还是一个海岛,岛上有一座标志性灯塔。如今,灯塔所在之处已是一片扎实的陆地,塔前陆地向大海延伸500米便是两座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

    在港口俯瞰,只见海水清澈,全然没有一点污染。到港的铁矿石从码头直接转入封闭式传送带,运到不远处的堆场和钢厂。钢厂里铸出的钢材,直接运送到曹妃甸另一侧的码头,装船起运。

    曹妃甸,已经成为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中国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由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南堡经济开发区和唐海县四部分组成,规划面积1943.72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天然深水良港,规划年吞吐量可达5亿多吨;这里将建设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形成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链;这里还将建设一座崭新的国际生态城。在不久的将来,曹妃甸新区将成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门户、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支点。

    曹妃甸新区的办公楼,是不久前才落成的。已经在曹妃甸工作了5年的一位工作人员,目睹了曹妃甸变化的每个瞬间。他说,3个月前还在离此45分钟车程的唐海县临时办公地点办公;再早一年,坐着水陆两用的气垫船来勘察的时候,现在办公楼所在地还全是滩涂。

    这座刚落成的二层办公楼,眼下已是人声鼎沸。一楼的接待处每天要接待几十拨考察者,不大的展厅里往往同时容纳下三四拨参观者,讲解声此起彼伏。

    一位参观者不无感慨地说,曹妃甸是眼下中国最大的建设工地。讲解员立刻回应:“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地。”

    在曹妃甸甩开膀子大干的同时,与它紧邻的天津、南方的上海崇明岛、无锡太湖,都在建设生态城。谁的速度快一些,谁就能成为中国第一。

    年轻的讲解员回忆着吹沙造地的神奇景象。她说,填就脚下陆地的沙子,全部来自疏浚港口和航道挖出的沙子,没有任何浪费和污染。两年时间吹沙造地,形成陆域150多平方公里,并在这块新陆地上,建起了首钢京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曹妃甸新区的工作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去新区跑一圈,但还经常被忽然拔地而起的新楼搞得迷路,“眼看成陆地,眼看起高楼”。曹妃甸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第四张:绿色南湖

    唐山最新的景点是南湖。到南湖观鸟,已经成为唐山市民的新好。

    南湖拥有比杭州西湖大一倍的水域面积。一位来自杭州的投资者,在看到南湖后感慨,这里和西湖一样美。

    而就在十年之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蚊蝇肆虐的“工业疮疤”。煤炭是唐山的传统产业,百余年的持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下沉,形成了1800多公顷的采煤塌陷区。百余年来,这里变成了垃圾的填埋场:50多米高的巨型垃圾山让人望而却步,80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触目惊心,由于距中心城区不足两公里,这个巨大的垃圾场成了唐山的“眼中钉”,当地人称之为唐山的“龙须沟”。

    几年前,一位新到任的市领导,悄悄打了3次出租车,要求司机带他去唐山最差的地方,3位司机都把他拉到南湖。改造这道工业疮疤,从此提上了市委的工作日程。

    在国内多家权威机构详细勘测论证的基础上,2008年初,唐山市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整合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建设南湖生态城。

    南湖改造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唐山效率。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栽植树木20万株,清运垃圾800万立方米。经过科学勘探,对采煤沉降区部分水域周边的粉煤灰池、煤矸石场及周边废弃地进行挖掘,引出地下水,形成一个水域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的南湖,唐山一下子成了“华北水城”。

    “一定要去凤凰台看看南湖新景。”唐山市民都这么说。曾住在南湖坍陷区的吴女士,回忆起20年前的情景:村子里好多地方都是凹陷的,有的地方终年积水,水深能到腰际,粮食泡在水洼子里,几乎没有收成。全村被迫整体迁往他处。

    如今,吴女士再次登上已长满鲜花和绿树的凤凰台,寻找昔日的家园。闻不到刺鼻的垃圾味,也看不到满目萧条的景色。南湖公园良好的绿化引来了众多鸟类,不时能见到水鸟掠过水面。据南湖生态城管委会介绍,南湖公园目前已有鸟类49种,包括白头硬尾鸭和金腰燕。

    南湖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后,各地开发商纷至沓来。来自杭州的绿城集团,更是与唐山签下了100亿元的投资协议。未来不久,南湖附近将崛起一批居民住宅。当地一位官员满怀自信地期待:“上海人喜欢周末去杭州西湖度假,未来,我们要让北京人周末都来唐山南湖休闲。”

    第五张:新唐山人文精神

    唐山,是一座有着丰厚人文积淀的城市。

    “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西铺“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以及“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一直融合在唐山的血脉之中。

    唐山,也是一座感恩的城市。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经历过大地震的唐山人民感同身受,广大干部群众无不牵挂灾区的安危冷暖,无不感念当年全国人民支持唐山抗震救灾的深情厚意,回报社会、支援灾区成为所有唐山人的共同心愿。

    曾经自费千里驰援湖南冰雪灾区的宋志永等13位唐山农民,在四川地震灾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又一次组成爱心志愿者小分队,奔赴灾区,战斗在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与此同时,唐山政府、唐山人民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四川救灾。

    唐山抗震精神以及新时期形成的“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正是在新唐山人文精神指引下,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也迎接着曹妃甸论坛的到来。

    唐海县投资2.15亿元新建的论坛服务中心,7月17日才开始施工,整个工程建设工期只有不到100天的时间,而常规需要一年时间。

    作为国内自主创办的常设国际性高端论坛的标志性建筑,曹妃甸论坛的永久会址工程是关系整个河北、整个唐山的一件大事。当地干部说:“全市上下要以决战的姿态、必胜的信念,打赢这场与时间赛跑、与速度较量的论坛攻坚大会战!”

    在施工现场,5000多名工人在紧张施工,1000多台工程车辆在建设工地之间往来穿梭,从早上4点干到晚上11点,没有人回家过周末。唐山人在展示自身效率的同时,也为自己总结了“白加黑”、“五加二”的经验之谈。

    一位干部说,“两个月干了以往一年的活儿,还觉得应当干得再好一点、再快一点。”

    10月,世界聚焦曹妃甸。“人人代表中国形象,处处体现时代缩影”,这是唐山人作出的庄严承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