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50.4%农村小学生想到城里上学
2008年7月5日,南昌火车站,几名“留守儿童”结伴乘车去在外务工的父母身边过暑假。
CFP供图(资料图片)
“51.9%的农村小学生暑假参加过补习班或请过家教,但仅1.1%的农村小学生参加了兴趣班。”这是近日河南省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组织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调研郑州市农村小学生暑假生活获得的发现。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5份。涉及郑州市所辖的五市一县,共有48个自然村的小学生参与调查。
调查显示,暑假期间70.5%的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家里,约两成人在同伴家。在日常交往方面,90.1%的小学生有交往活动,交往对象主要是同学(59.9%),接下来是家长(34.1%)和邻居(21.1%)。
调查组专家表示,小学生多与同龄人交流玩耍,有利于对自己进行社会定位,并找到一定的归属感,所以暑期小学生和同伴玩耍对自身成长很有利。然而,活动范围的狭小和交往对象的局限性,对扩展小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综合适应能力是不利的。
新郑市龙湖镇的小峰读四年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小峰和父母只能在春节期间团聚。他告诉参与调研的郑州大学学生武珂:“这几年,我都是一个人过暑假。”
这个暑假,有9.9%的小学生独自度过,他们几乎没有结成任何交往关系,原因之一是父母常年不在家或者家长不允许其外出,担心受到不良影响;二是自己不主动交往,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
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大部分在外打工者无法在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平时父母应该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写信,交流内容也不应局限于吃饱穿暖,更需要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及时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近况。”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仅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单调,大多数农村小学生过暑假,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武珂说。
调查显示,“在家学习”是农村小学生暑期活动内容首选,49.4%的人选择此项。接下来依次为:看电视(41.2%),看课外书(25.3%),在街道玩耍(21.9%),上网打游戏(18.3%),打扑克牌(6.5%),帮父母干农活(2.6%)。仅1.1%的小学生能够参加钢琴、舞蹈、书法等兴趣爱好班。
本次活动的负责人、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史天阳说:“有些农村虽有一些娱乐室、图书室,但基本属于摆设,只是应付检查,也没有专门会管理的人。其他娱乐场所主要是网吧,棋牌室等,有的小学生竟然聚在棋牌室看大人打麻将。所以,应提高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大小学生专门活动场所的投入,为小学生创设绿色的娱乐环境。”
调查中,一位家长说,“现在家里条件都好了,不能再让孩子像我们一样做苦力。暑假时间这么长,不给孩子找点事做,学业都荒废了。”
调查显示,51.9%的农村小学生已经参加了补习班或请了家教,诸如英语培训、奥数辅导等。没有参加补习班或请家教的小学生中,37.2%的人表示想参加辅导班或请家教。不过,这些辅导班主要集中于县城、乡镇,乡镇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能够就近上补习班,稍偏远一些的农家孩子一方面离得比较远,另一方面消息相对闭塞。
当被问及是否想去城里上学时,50.4%的学生表示“想”。他们认为城市的教育质量比农村好,学习条件和环境好;在城里可以看更多的书,能学到更多东西。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最直接的愿望是到城里能和父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