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探月热"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大国都掀起了“探月热”。美国前总统布什决定在2020年前,美国人要重返月球。中国、日本、印度和欧洲都相继发射了探月卫星。各国探月瞄准的长远目标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向更远的星球进军。如果这次撞击能够证实月球上真的存在水,那么对于美国宇航局的下一步探月计划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美国宇航局声称:只要月球上有水,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在月球上的生存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制造出燃料和动力,为人类走向浩瀚的宇宙提供中转站。
目前,美国正在对新一轮的探月计划重新进行审查。根据美国宇航局2006年启动的计划,第一阶段登月计划的资金大约为1040亿美元。在美国面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花这么多钱来探索月球是否值得?重返月球是否符合美国价值的航天发展最重要的目标?美国各界正在对此展开热烈的讨论。今年5月,总统奥巴马下令设立了一个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CEO奥古斯汀领导的评审小组,来评审NASA的载人航天飞行计划。9月初评审小组已发表了评审报告的摘要。摘要中对美国的载人航天提出多种方案,最后提请总统奥巴马进行决策。特别是报告中提出了一种“灵活路线”,即航天员将进入月球和火星轨道,并将到访一颗或更多的小行星。摘要指出:在21世纪30年代之前完成“灵活路线”或者航天员重返月球,NASA需要每年额外支付30亿美元。近日,美国政府问责署(GAO)也发表报告,称资金短缺将会给美国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带来复杂的技术难题。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国宇航局在这种压力之下,多么想利用这次双撞月球的机会,重新赢得民众和政府的支持。
探月,是人类探索未知的追求,也是人类长期拥有的梦想。许多国家都把载人登月,作为提高国家威望和民族自豪感的重大举措。因此,在制定重大的航天发展计划时,既要考虑提高国家威望,又要力求使这个计划成为一项健全的科学实验、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计划。显然,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月球知识来看,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还是十分困难的,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近年来,许多专家开始重新思考开发月球资源问题。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已知的数据来看,月球上永久阴影区月壤中水冰的含量极小,甚至不足1%,也就是说,一公斤月壤中可能只含有几克水。永久阴影区内,到底有多少水冰,现在还是未知数。即使水冰数量足够多,如何把它们取出加以利用,在工程技术上也是道超乎想象的难题。”“虽然月球上遍地都是氦3,但即使在地球上,熟练运用氦3获取能量、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至少还要过50年,这以后才谈得上在月球上用氦3获取能量。”实际上,月球上究竟有多少氦3?它们是怎样分布的?怎样才能开采它?我们现在都不清楚。
由此可见,美国宇航局这次的双撞月球,虽然也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更像是美国宇航局一次“笨拙”的炒作,难怪美国的一位电视主持人要讽刺美国宇航局,还不如去请一位好莱坞的大导演!
笔者认为,面对美国时断时续至今又陷入进退两难的探月历程,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应该理性看待“探月热”,对探月的目的,要有自己的科学分析和定位,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