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就业率背后隐忧重重
李先生的担心也是众多职业教育专家和业内人士所思所想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千余所职业院校又将何去何从?
10月16日,2009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内百所职业教育示范校负责人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职教专家聚集一堂。大家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多数职业院校创造出稳定的高就业率而鼓舞的同时,也对机遇背后潜藏的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职教大洗牌箭在弦上
2009年9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5%。统计还显示,2009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84%。
稳定的就业率,让不少职业院校的负责人感到形势乐观,甚至在招生宣传时,流传出“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这样的说法。
“这其实是一种盲目乐观!”一名与会的高职院长直言不讳。
2009年5月,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关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的课题组,在深入湖南、广东、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金融危机背景下,虽然职业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其吸引力并没有显著提高。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是契机,但一轮危机过后,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必将迎来新的危机。”中国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席姚寿广发出“预警”。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研讨会上,姚寿广在主题报告中分析,过去15年,中国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至2008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吸引了全国52%的实到外资。
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这也造成了成本的提升和外资的不断流出,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加剧了这一进程。《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长三角城市在金融危机下多项重要的经济指标都有所下降,这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未曾有过。
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倒逼长三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危机必将淘汰一批落后的工业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一旦金融危机的尘埃落定,新的增长方式势必直接冲击传统的就业方式。”姚寿广说。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袁洪志教授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在他看来,某些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降低,必然导致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萎缩;新兴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的旺盛,将促使高职院校新专业或新专业方向的产生,尤其是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急需大量经营、管理、物流和外贸人才。
“职教洗牌箭在弦上。”袁洪志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目前才刚刚显现,之前一些专家认为5~10年内职业院校将面临大洗牌,但现在看来,这一日程将大大提前,有可能两三年内就会发生,一些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思路的职业院校将会被市场淘汰。
会场上,记者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是省级示范校,今年学院安排毕业生就业时发现,往年热门的制造、机械、电子专业开始冷下来;而招生时,尽管招生计划比上年度上调了6%,可实际进校人数只有去年的80%。为此,全校教师过了一个“特别”的暑假——全部留下参与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改革。
职教大省江苏省有78所高职院校,其中20余所高职院校在今年的招生录取中,对省教育厅划定的分数线进行了下调。“这么大规模的分数线下调,在以往是不多见的。”姚寿广说。
职教发展能否实现三个转变
一个关于游泳的话题在研讨会上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在座会游泳的请举手?”轮到嘉宾席上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特莱顿特技术学院院长玛丽·索恩莱博士发言时,她首先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面对台下齐刷刷举起的手,索恩莱博士出人意料地说:“事实上我不会游泳,但我参加了学校游泳项目的学习,还取得了A(最好)的成绩。”
“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游泳池里学会游泳,而不是纸上谈兵。”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李大卫如是解读这一“隐喻”。
美国汤普金斯·科特兰社区学院副院长沃尔特·波兰的疑问把这个话题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游到游泳池的那边呢?”
沃尔特·波兰说,现在就要思考未来十年会出现什么样的职业,而要设计出未来需要的东西,就需要和研发的人进行交流,判断潜在的变化,来重新调整课程。“其实机会已经在身边,就看你看不看得见。如果你只是拼命地应对挑战,最后你可能会淹死在游泳池中。但如果你能早一点看到新的机会,就可能游得到对岸。”
中国的职业院校领导者们将其概括为“前瞻意识”。
“做教育不能洗一圈萝卜吃一圈萝卜,特别是与市场结合紧密的职业教育更是如此,不超前,我们的产品——毕业生就难以与市场对接,最终将导致教育的失败。”姚寿广教授给出了一个更为通俗的比喻。
姚寿广教授认为,当前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职业教育必须实现包括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多方面内容的全方位调整。
为此,与会专家在研讨会上也开出了一些具体“药方”:
向服务第三产业转变。姚寿广教授指出,长期以来,国内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瞄准的是工业企业,长三角地区结构调整的事实则表明,就在2008年各项经济指标纷纷回落之际,除舟山外其他15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增速均快于第二产业,南京更是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该地区继上海后第二个服务业比重达到50%的城市。“这就意味着服务业中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面临巨大缺口。”
向服务当地经济转变。在国内,即使中西部地区的学校毕业生也都千篇一律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副主席詹姆斯·麦肯尼博士介绍说,在美国,有1195家社区学院分布在全美50个州,社区学院开什么样的课程基本取决于社区学院在什么地方。比如电影和电视制作的课程,可能在纽约或洛杉矶需要但在其他中西部地区不需要,这类课程就只会在有需要的地区开设。
向提供终身服务转变。詹姆斯·麦肯尼博士介绍,与中国普遍都是就业前接受职业教育有所不同,美国社区学院的入学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学校到工作”的终结性学习,而是一种伴随着“职业前、职业中、职业后”的终生性学习。“我们的对象是我们每天随时都能接触的人,可能是我们的邻居,也可能是杂货店的人,他们随时都能来学习。”